藝術造景與城市轉型
英國福克斯頓三年展
福克斯頓(Folkestone)位於英國東南邊素有「英格蘭花園」美稱的肯特郡,在上世紀中,輪船列車從法國布洛涅(Boulogne)帶著遊客直達港口,迷人的海岸線、新鮮的海產、歡快的遊樂園吸引許多貴族名人來度假。國王愛德華七世時常帶著他的情婦造訪該城,知名的偵探作家阿嘉莎.克莉斯汀(Agatha Christie)在地標格蘭飯店(Grand Hotel)寫下《東方快車謀殺案》,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短居期間寫下《小杜麗》的第一篇章。但自1990年代起,英吉利海峽隧道的開通和廉價航空的興起,海外旅行成為主流,濱海城市開始承受著人口外移和產業凋零的苦果,成了被遺棄在時光隧道的微弱星光。數十年過去,這座原本已落敗的城市重新以不同的面貌站上舞台,這一切都要從羅傑.德.哈恩(Roger De Haan)的願景開始說起。
羅傑.德.哈恩曾是專門提供五十歲以上長者保險和遊輪旅遊業務的公司薩迦集團(Saga plc)負責人。2004年他將公司以13億英鎊賣出,退而不休的他開始全心打造自己心目中英格蘭東南的「畢爾包」。硬體方面,他將港口及周邊腹地買下,交由知名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的事務所做總體規畫和開發;軟體方面設立了「創意福克斯頓基金會」(Creative Folkestone),自2008年開始策畫贊助福克斯頓三年展(Folkestone Triennial)至今,前後已投資約9000萬英鎊。此外該會投注了6000萬英鎊左右,以市中心舊高街(Old High Street)為圓心在附近收購並翻新了約九十棟建築物,再以合理的價格出租給文化工作者,讓他們可以不用因為不斷飛漲的房租而被迫中斷事業。現在這個創意街角(Creative Quarter)充滿藝術家工作室、畫廊、選品店、唱片行和獨立咖啡館,成為當地居民和遊客最喜歡造訪的地方。
三年展產生的邊際效益,是讓福克斯頓繼馬蓋特(Margate)之後成為另一座英格蘭東南藝術之都。一樣是位於肯特郡的海濱城市,馬蓋特的命運幾乎是福克斯頓的翻版,但自從大衛.齊普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設計的泰納當代美術館(Turner Contemporary)在2011年成立後,馬蓋特的城市風貌逐漸改頭換面,成了新興的藝術重鎮,藉藝術重生的故事也成為許多相同命運城市的借鏡。創意福克斯頓基金會的執行長阿拉斯泰爾.厄普頓(Alastair Upton)說,他不認為藝術可以拯救一座城市,但可以解決特定議題。他們最終的期待是將福克斯頓打造成一個宜人的居所,訪客自然就會來。
莫拉格.麥耶斯考(Morag Myerscough) 一群海鷗 一袋偷來的薯片 2021
創意福克斯頓基金會委託製作(Photo: Savi Lin)
第五屆福克斯頓三年展因新冠肺炎疫情推遲到今年舉辦,過去四屆總共吸引了超過四十萬名訪客,每次展覽結束都有一些作品成為永久展示。目前城市內共有四十六位藝術家創作的七十六件作品,是英國最大的戶外城市當代藝術收藏。該展頭兩屆是由曾經擔任白立方藝廊公共藝術項目總監的安德里亞.施利克(Andrea Schlieker)策畫,之後連續三屆的策展人路易斯.比格斯(Lewis Biggs)曾擔任泰德利物浦美術館館長,也是利物浦雙年展的創始總監,兩位策展人對於規畫公共藝術項目都有非常資深的經驗。每一屆三年展的主題都以福克斯頓本身的歷史和地理關係產生連結,如第一屆主題「時空故事」(Tales of Time and Space)、第二屆「離家萬里」(A Million Miles From Home)到第三屆的「眺望」(Lookout),都著墨在福克斯頓與大環境的互動,鼓勵我們走出舒適圈,留心更開闊的世界並感受不同的刺激。在脫歐之際舉辦的第四屆主題「雙刃」(Double Edge)則以福克斯頓地緣關係為靈感,指出國家與政治、全球化和民族主義的關係。
安東尼.葛姆雷 另一個時間,十八 2013 創意福克斯頓基金會委託製作(Photo: Savi Lin)
麥可.克雷格─馬汀 福克斯頓燈泡 2017 創意福克斯頓基金會委託製作(Photo: Savi Lin)
克里斯坦.波東斯基 耳語 2008(Photo: Savi Lin)
比格斯注意到福克斯頓城市的東西兩邊在經濟活動、人潮和居住環境有明顯的差距,因此主辦單位特意規畫了幾條參觀路線,藉由藝術作品的帶領,居民和訪客的流動讓一些原本死氣沉沉的社區重新有了朝氣。像是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的〈另一個時間,十八〉站立在海岸邊,看著遠方潮起潮落。第一位獲得泰納獎的非裔女性盧貝娜.希米德(Lubaina Himid),她的〈果凍模具館〉以糖果棍和果凍模外觀標誌了英國過去暗黑的奴隸貿易史。麥可.克雷格─馬汀(Michael Craig-Martin)的〈福克斯頓燈泡〉立在創意街角的中心,象徵源源不絕的靈感正在此地迸發。今年7月剛過世的克里斯坦.波東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的〈耳語〉邀請我們坐在望海的長椅上聽著前往法國和比利時戰場的士兵們家書,一字一句令人心酸不已。
第五屆主題是「情節」(The Plot)。「Plot」這個字有故事、陰謀等不同字意,策展人邀請觀眾在當代生活的脈絡下思考想像和事實之間的關係。此次共有廿三件新的委託製作作品,並規畫了三條觀賞作品的路線,皆以出身於該城的名人和歷史典故為出發點:12世紀建成的聖恩斯威斯(St Eanswythe)古老水道、發現血液循環的醫生威廉.哈維(William Harvey)和舊時工業交通路線「銀河系」,這次主題強調的「流動」恰與世紀疫情中的「暫停」形成令人深思的對比。(全文閱讀557期藝術家雜誌)
【10月專輯│布魯日、福克斯頓三年展+雅典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