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城市的靈魂
第三屆布魯日三年展「創傷」
由比利時布魯日市政府委託布魯日Plus基金會(Brugge Plus vzw)、布魯日博物館(Musea Brugge)、知識中心基金會(Kenniscentrum vzw)及布魯日文化中心(Cultuurcentrum Brugge)合辦的布魯日三年展(Triënnale Brugge)在今年邁入第三屆,策展團隊包括布魯日博物館研究總監蒂爾─霍爾格.博爾歇特(TillHolger Borchert)、藝術家聖雅各.德.瓦勒(Santiago De Waele)、藝術史學者米歇爾.德維爾德(Michel Dewilde)及獨立策展人埃伊絲.烏利茨(Els Wuyts),共邀集十三位/組國內外藝術家及團隊參展,以「創傷」(TraumA)為題,於5月8日至10月24日期間,透過星散於城市的藝術與建築作品,帶領觀者以另一種方式抵達布魯日,探尋這座城市的靈魂。
布魯日三年展策展團隊,左起埃伊絲.烏利茨茨(Els Wuyts)、米歇爾.德維爾德(Michel Dewilde)、蒂爾─霍爾格.博爾歇特(Till-Holger Borchert)、聖雅各.德.瓦勒(Santiago De Waele)。©Matthias Desmet
回顧布魯日三年展的發展脈絡,自2015年第一屆起,歷屆展覽皆承襲了1968年、1971年及1974年曾舉行過的三年展傳統,以布魯日這座城市為核心,進而發想、命題並邀展;有別於以往的是,過去於20世紀舉行的三檔三年展皆聚焦視覺藝術,而自2015年起重新舉辦的布魯日三年展則關注當代藝術與建築,並廣邀國際藝術家共同參與盛會。在第一屆,布魯日三年展以主題「大都會布魯日」(Bruges as a Megapolis)提出了對於布魯日的想像,當布魯日這一座充滿歷史感的小城市變成國際大都會時,將會是什麼樣的光景?時隔三年,展覽再以「流動城市」(Liquid City)為題,一窺歷史悠久的布魯日如何在變化多端的世界中保有彈性與韌性。來到第三屆,展覽聚焦於創傷─在美麗的表象之下,這座城市也曾留有斑斑傷痕的歷史、有過落寞消沉的往昔,並如鬼魅般糾纏至今。身處當下的人們可願透過這檔展覽,回首並細數它一路走來的歲月痕跡?
歷史的回魂
布魯日位於比利時西北部,最北端直臨北海,因有許多運河行經而坐擁「北方威尼斯」之譽。若搭乘城際列車前來看展,距離車站最近的布魯日三年展作品,會是位於市中心南部的大型編織裝置〈而世界持續轉動〉。這件由現居美國及奈及利亞的藝術家妮娜.歐卡瑞(Nnenna Okore)帶來的創作,以合成纖維包裹一座中世紀時期用於貯藏火藥的防禦塔,編織技法呼應布魯日自中世紀流傳至今的蕾絲工藝,織物的圖形則擬仿布魯日常見的磚牆牆面,彷彿為塔樓穿上鮮豔的紅色外衣。時至今日,塔樓貯存火藥的功能已然不存,三年展試圖讓建築物以新面貌重現,其重現方式卻提醒人們曾於中世紀興盛一時、後在17世紀逐漸沒落的蕾絲產業,過往的痕跡猶存,曾經的繁榮卻仿如一場大夢。在世界持續轉動的此刻,綺麗的美夢究竟是屬於過去的,還是屬於當下的?
妮娜.歐卡瑞 而世界持續轉動 2021 ©Stad Brugge - Matthias Desmet
喬安娜.馬利諾夫斯卡、C.T.賈斯珀 誰怕娜塔莎? 2021 ©Stad Brugge - Matthias Desmet
沿著路徑往北走,距離妮娜.歐卡瑞的作品不到500公尺處,即是來自波蘭的藝術雙人組喬安娜.馬利諾夫斯卡(Joanna Malinowska)及C.T.賈斯珀(C. T. Jasper)創作的雕塑〈誰怕娜塔莎?〉。在共產時代,塑像「娜塔莎」做為共產政權的象徵,曾豎立於波蘭一座位 於格丁尼亞(Gdynia)的廣場供人景仰,在蘇聯共產政權垮台後又被移置於城市較為偏僻的地帶,當地人飽受共產政權壓迫的歷史彷彿就此塵封。藝術團隊重新塑造的「娜塔莎」卻如歷史的回魂,在布魯日現存的唯一一座貝居安會院(Begijnhof)內,「娜塔莎」好似極力跨出腳步,不甘凍結於過去的時光,亦頻頻召喚著觀者的記憶:那些過往從來就不曾過去,直到今日,依然不時走入人們的夢中。
阿曼達.布勞德 快樂巧合 2021 ©Stad Brugge - Matthias Desmet
而在舊城區的堤防街(Verversdijk)沿途,可見到張掛在建築外牆的繽紛布帆倒映於運河河面上,彷彿一則悠遠的童話。
這件名為〈快樂巧合〉的裝置,是美國藝術家阿曼達.布勞德(Amanda Browder)以法蘭德斯興盛於中世紀的織布染整工業為靈感,將當地民眾提供的諸多織品及物件照片拼貼後輸出製成,多彩的纖維裝置與河道遙相輝映,令人遙想布魯日繁盛的中世紀,以及隨後沉寂的年月。除了向當地民眾蒐集紡織業相關照片,藝術家更邀請人們捐贈各種衣料並參與創作,在今年4月至5月,七百五十位志願者與藝術家一同編織出散落於市中心各處的三件作品,在手作過程中織起共有的歷史。
喬恩.洛特 布魯日雙聯畫 2021 ©Triënnale Brugge - Jasper van het Groenewoud
城市的裡與外
在本屆策展脈絡中,城市外貌與內裡創傷形成了雙重辨證,創傷的積累形塑出其外在形象,而外在形象也吸引觀者進一步認識城市的內在紋理。藝術家喬恩.洛特(Jon Lott)的建築作品〈布魯日雙聯畫〉自裡外之辨延伸,運用分身(doppelgängers)概念,以現地既有的建築牆面做為複製的樣板,搭建了另一座相仿的建築門面,與原有的建築形成雙生的意象。在藝術家以木材打造的建築分身中,觀者可自由地穿過牆面,遊走於分身的裡與外,彷彿隨時得以走到城市外牆的另一側,挖掘背後的故事。(全文閱讀557期藝術家雜誌)
【10月專輯│布魯日、福克斯頓三年展+雅典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