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伏於檔案中的時代精靈
超現實魅影
倫敦白教堂藝廊/2021年5月19日~12月12日
克勞德.卡恩 超現實魅影 1936年6月11日於倫敦特拉法加廣場
Photograph attributed to Claude Cahun Courtesy Jersey Heritage Collections
在倫敦西敏市1936年6月一個溫暖的夏日早晨,熙來攘往行經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的眾人目光皆被一名身穿雪白小禮服、整臉布滿紅玫瑰的神祕女子所吸引,她的身影在漫天飛舞的鴿群中被藝術家克勞德.卡恩(Claude Cahun)以攝影捕捉成一張名為「超現實魅影」的照片,刊登在當時各大報刊與媒體,並展於梅費爾區的新伯靈頓畫廊(New Burlington Galleries),成為當年「國際超現實主義展」最深植人心的圖象記憶。直至今日,公眾藝術早已成為大眾所熟悉的日常一環,但在戰間期的歐洲,希拉.萊格(Sheila Legge)以達利(Salvador Dalí)作品〈玫瑰頭的女人〉為靈感的街頭表演,用極富戲劇化的視覺張力將現實化為夢境一般的奇境,不僅是最早期的行為表演,也是歷來最成功的超現實主義實踐。一直以來,超現實主義總被認為是20世紀初蓬勃發展的現代主義團體中最包容女性創作,卻也最容易物化女性的藝術派別,而備受關注與批判。今年夏天,以超現實主義女性藝術家為主,倫敦白教堂藝廊策畫的「超現實魅影」特展聚焦在與萊格同時代的十一位女性,以及1930年代匯聚她們成果的兩場重要展覽,希能從繪畫、拼貼、雕塑、攝影、時尚、詩歌等領域再現她們的才華洋溢,並藉由檔案文獻、藝術作品、攝影剪貼和示意模型方式,重新引領大眾看見她們做為跨國藝文與社會運動的幕後動員者、編輯、宣傳與行政等關鍵角色,以及其對英國超現實主義發展的重要貢獻。
露絲.亞當斯 老鷹 1937 鋼筆、鉛筆、墨水、水彩紙本
泰恩─威爾檔案與博物館(Tyne & Wear Archives & Museums)藏
©Laing Art Gallery, Newcastle upon Tyne
自《超現實主義宣言》於1924年問世發表後,以安德烈.布魯東(André Breton)為首的超現實主義團體隔年便在巴黎籌辦盛大的「超現實主義展」,往後幾年更頻繁於歐洲各地舉辦,成為一項重要且知名的國際藝文活動。「超現實魅影」特展此次著重的主題之一是回顧1936年在倫敦舉辦的「國際超現實主義展」,除了表演藝術家兼詩人萊格的行動藝術、酷兒藝術家卡恩的變裝自拍,亦展出露絲.亞當斯(Ruth Adams)和葛瑞絲.佩索普(Grace Pailthorpe)等人的作品。亞當斯出生於約克(York)的陶瓷製造商世家,自幼便對水彩產生濃厚興趣,1930年代期間與許多地方藝術家一起頻繁參加位於泰恩河(Tyne)畔的萊恩藝廊(Laing Art Gallery)聯展;佩索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擔任外科醫師,隨後攻讀犯罪心理學,並與她的詩人藝術家丈夫魯本.梅德尼科夫(Reuben Mednikoff)發展出相互合作的夥伴關係,積極參與超現實主義團體的各種展覽活動,共同探索人類無邊無際的潛意識狀態和自由的邊界。除此之外,本次以檔案為核心的另一展覽主題則是1939年藝術家國際協會(Artist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以「致力於和平、民主和文化發展的藝術家聯盟」為口號在白教堂藝廊舉辦的反戰特展,包含當時參展的幾名重要女性藝術家:伊麗莎白.雷克斯(Elizabeth Raikes)、伊麗莎白.安德魯斯(Elizabeth Andrews)和伊瑟爾.科奎侯(Ithell Colquhoun)等。雷克斯曾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師從雕塑名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不只擅長採用雪花石膏創作,例如本次特展的展品〈女人〉,她也經常利用胡桃木打造細長的具象造形雕塑;安德魯斯不僅善於雕塑,也長於繪畫,即使她流傳至今的作品類型大多數是自然寫實的肖像或靜物畫,但她在1930年代也有創作些許實驗性雕塑;科奎侯是英國超現實主義最重要的貢獻者之一,幾乎一生都在康瓦爾郡(Cornwall)度過的她,對神祕主義抱有極大的熱忱和興趣,致使她在寫作與視覺藝術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全文閱讀557期藝術家雜誌)
伊瑟爾.科奎侯 水中花 1938 油彩畫布 104.1×76.2cm 普利茅斯藝術學院(Plymouth College of Art)藏
©The Noise Abatement Society, The Samaritans and Spire Health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