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搖籃
佛羅倫斯、羅馬、威尼斯
撰文│游騰緯、圖版提供│PRESTEL
文藝復興源於15世紀的佛羅倫斯,古典時代的思想、藝術、科學以及資本主義所累積的財富是其發展的養分。15世紀後期,義大利半島的繪畫、建築與雕塑引領歐洲。建築師利用人體比例設計建築,強調協調與秩序;雕塑家透過解剖學認識人體,沿用古典的「對立式平衡」(contrapposto)來打造大型作品,透過支撐人體的承重腿(engaged leg)與放鬆的空閒腿(free leg)模擬人類自然的姿態;畫家從文本中揣摩古典時代的畫作,並以同時代雕塑家的作品作為人物造型的榜樣,波蒂切利、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提香都是時至今日仍為眾所周知的藝術巨匠,而他們的作品也持續受到世人讚揚。
我們凝視這些明亮的星辰,但該如何觀測一整個星系?為何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是佛羅倫斯,對藝術的影響又是如何傳播、在他方蓬勃?藝術史學家諾伯特.沃夫(Norbert Wolf)的著作《文藝復興城市:羅馬、佛羅倫斯與威尼斯的藝術》(The Renaissance Cities: Art in Rome, Florence and Venice)試圖以宏觀的角度來回答。他爬梳文藝復興的起源,再以三個獨立章節從政治、社會、經濟和宗教的角度,闡述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羅馬與威尼斯的藝術。本文借鏡沃夫的模式作為架構,並且聚焦繪畫,略覽將近300年來地中海霸主的三座搖籃所孕育的藝術成就。
藝術史學家諾伯特.沃夫2021年著作《文藝復興城市:羅馬、佛羅倫斯與威尼斯的藝術》
Norbert Wolf, The Renaissance Cities: Art in Florence, Rome and Venice, 2021
波蒂切利1486年作品〈維納斯的誕生〉Botticelli, Birth of Venus, Tempera on canvas, 172x278m, 1486.
Image © Prestel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22年2月173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Norbert Wolf, The Renaissance Cities: Art in Florence, Rome and Venice, 2021
波蒂切利1486年作品〈維納斯的誕生〉Botticelli, Birth of Venus, Tempera on canvas, 172x278m, 1486.
Image © Pres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