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情 LA RACINE
水之根
三、四十年前,我們夫妻倆曾帶著大女兒佳慧到澎湖一遊,至今留下的深刻記憶是;壯麗的玄武岩、美麗的吉貝白色沙灘和湛藍的海洋………。那時正值中秋時分,抵達的第一天早上,大海神祕的面紗就在我眼前掀開;它溫柔、美麗、壯觀,卻也兇猛、無情。下午時分,坐著摩托車馳騁海邊,迎著風我張開雙手,好像擁抱了全世界,多暢快啊!跳下車,又不禁被一波又一波迎面襲來的巨浪所吸引,立刻將雙腳浸入水中,情不自禁地逐浪前進、開懷玩樂!不知不覺中未注意海水漸漲,最後幾乎像是逃命般地狼狽回到岸邊,當時先生抱著女兒佳慧面色鐵青,那幅畫面至今想來仍是餘悸猶存。也是那晚,睡前坐在陽台眺望大海,只見一輪明月高掛天空,柔和的月光照耀在海面上,波光粼粼,耳邊傳來浪花不斷拍打著海岸的聲音……,想著今天下午大海給了我有別於過往印象的一次震撼體驗,讓我見證它的威脅與能量。
記起父親曾說:「山川和水有靈,生命的故事,山水都知道!」既然有靈有生命,那根源在哪?那天我真切感受到宇宙與人息息相關,下午突如其來的大浪所帶來的驚恐瞬間,晚上看似平靜無波的海平面,實則底下暗潮洶湧,這些都是來自海的信息。德布西的〈海〉、拉威爾的〈汪洋一孤舟〉、華格納的〈萊茵的黃金〉、以及蕭邦的〈雨滴〉的音樂聲悠悠響起……。
聽說水能夠記憶,所以海承載了人類歷史的所有過程,聽說水聽了音樂或讀了詩句,經實驗後會變成十分美麗且有層次的結晶體,我覺得結晶體可能就是我們所看見的水的硬體樣貌。雖然1987年法國科學家傑克.班伯尼發表了水有「記憶」的功能,但至今仍未獲得科學界的認可,也許仍需要時間的驗證,我殷切地等待著……。如果一切屬實,我似乎已感受到千千萬萬顆的小小水晶體朝我飛奔而來……。
心之根—藝術家.科學心
陳慧坤的〈烏來瀑布〉主要元素是地體、水、空氣和綠色植物。藝術家雖然沒有測量的技術和數據,卻可用敏銳的眼力和心力來透視人、事、物的解剖面,以直覺塑造出全方位立體的世界,他聽得見宇宙的語言。由畫中,以筆觸精準地描繪出懸崖岩壁的肌理層次和強硬度,而地體的地質紋路又表達了台灣特有地質的特性,由上傾洩而下的瀑布,撞擊在角度多元的岩石面上,濺出的水花表現出水的力度、能量和氣勢,岩石上碧綠青翠的各種植物,也顯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就是這樣,藝術家可運用科學家的測量和精準想像,將地體岩石構造的肌理、瀑布的能量、植物的生命力,以及空氣、風和光線的氛圍表達出來。所謂藝術家追求「真、善、美」──「真」即是宇宙真相真形,它可用科學來印證的,所以懷有科學心的藝術家,能感受宇宙真相真形;「善」即是藝術家本身的態度和七感,「真」和「善」的結合就能展現出「美」的境界,所以好畫是有生命、能散播能量和訊息的。我站在〈烏來瀑布〉前如臨現場,也接收到藝術家想傳遞的訊息了……。
陳慧坤 烏來瀑布 膠彩 183x89cm 1977
陳慧坤以國畫的布局構圖,但在處理手法及效果上已完全脫離傳統國畫的格局,由林間深處奔騰而下的瀑布,疏密緩急奔流的面貌,在微妙的造型及色調變化下顯得栩栩如生,加上兩側深暗的岩石以及鮮綠的草木的陪襯,似乎可以讓人真實地感受到它的潔淨清涼。畫幅高處鬱鬱蒼蒼的樹林,在漸遠漸淡的色彩處理之下,也顯出濃郁蓬勃的生機。
(圖版提供│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
山之根—科學家.藝術心
台灣島誕生於600萬年前,到如今,無時無刻從未停歇的板塊運動所產生的能量,持續充滿在環境四周,這些無形的能量,聚集並產生了多元的人、文、地、產、量,所以有我們的存在。有位已逝的法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安朔葉教授(Jacques Angelier),把台灣認做他的第二故鄉,自1981年起的30年間,有如候鳥般每年來台一至二次,與台灣地質專家一起鑽研台灣的大地結構與演化;為台灣找到了大地之心──位於池上板塊撞擊現場,並在附近裝置了五座「潛變儀」,每天記錄台灣之心的心跳數字,由地底下的板塊,引出台灣的身世之謎,他深信台灣的每座山、每塊岩石,都具有島嶼誕生演化的密碼,啟發我們無限的想像,也提供追根究底的本能。這些數據可供研究,也可透過人工智慧發現更多的真相,也許在元宇宙的平台上,創造出人工山水圖,那也是一種藝術,來日我們在元宇宙又會以怎麼樣的身份、以何種眼光來看待一切呢?而品牌在虛實之間的異同點是落在何處呢?太精采的未來正等待我們去探尋和發掘,不過大數據肯定是一項重要的基礎,而「潛變儀」的設置是值得喝采的。
在這30年間,這位傳奇科學家也留下了30本野帳手冊,透過他銳利的眼睛,好似能看穿地底下的板塊、聽得懂大地傳達的訊息,告訴他關於構造的時間、演化的過程、變形的原理,讓他能夠建構起一個歷史長廊,以野帳手冊述說了島嶼的前世今生。因為他精準又生動的素描,繪出複雜的各板塊岩石的剖面圖,既科學又藝術,讓人看圖就能一目了然。1986年他所繪製的「台灣地體架構圖」,至今已被全世界地質界奉為重要圭臬。這位科學家遠遠領先他所在的年代,也穿越他生前的時代,以科學家的技術、方法和智慧,佐以藝術家的體驗和感受,真正看到地質岩石的紋理,他的素描和陳慧坤的〈烏來瀑布〉正是「一幅好畫勝過了千言萬語」的最佳寫照。
安朔葉教授繪製於1986年的「台灣地體架構圖」
圖版擷取自 Jacques Angelier, Tectonophysics, 1986;版權為安夫人所有
盧思屹作品〈孿.聲〉將個人生活中的聲音收集起來,用即時數據建立函數模型,
這場「聲音化形」的激盪,是「山之根」與「心之根」的互生。
生命的故事,山水知道
每一次藝術的偉大革新,都伴隨著科技的巨大飛躍。從畫筆的勾勒到鏡頭的捕捉,再到如今數位媒體藝術的多重感官體驗,藝術從來不是單單從「心之根」生出的「無根花朵」,它是基於「山之根」才得以生長的「豐美奇景」,從腳下土地、歷史文化、社會人文汲取養分,在藝術家敏銳多情的感受下澆灌出的「綺麗花朵」。
以聲音為畫筆,開啟了一種新的表達方式。藉由藝術與科技的交織共構,突破了表達的界限,將心中「內景」以「無聲勝有聲」的方式帶給大眾啟示。將個人生活中的聲音收集起來,用即時數據建立函數模型,賦予了聲音充滿生命感的可視軀體,完成了一次找尋「世界上另一個我」的孿生發現。
聲音的激盪形成了一種如同宇宙與海洋一般充滿吸引力的盛大狂歡,在一個個「獨特個體」聲音的投入下,這場「聲音化形」的狂歡益發壯大、盤曲、扭轉、盛放……,這是一場「山之根」與「心之根」的互生──讓「根」深,讓「花」開。
如果宇宙是一個大的空間,透過七感,也就是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五感總感的體驗、以及所激發的自信感共七感,它能產生「念力」,而「念力」的秘密在於能喚起自己內心的力量,科學家藝術心或藝術家科學心,也詮釋了精神可以「翻轉」。藝術讓生命充實,科學以實例驗證抽象,宇宙人生的真相和規律,亙古不變,宇宙正和我們對話,生命的答案,山水知道,海嘯、颱風、洪水、土石流和瘟疫……,都是預兆。山水有情,我為自己所生長的土地之多樣性而深深著迷,尋根之旅,只為探索心靈故鄉的召喚,來自於對生命的深情,有情就能堅持不懈。
沒有密林,何來猛虎?一切動人的事物都需要在「畫布」上表達,虎嘯於林,林鴞振翅,蝴蝶翩舞於「密林」這一畫布而「躍然紙上」。2021年全球走過新冠肺炎肆虐的一年,迎接2022年虎年新春,讓枝繁葉茂的森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象徵吉祥的貓頭鷹、蓄勢待發的猛虎,和活力充沛的海峽小英雄一同祝禱世界平安、健康!願2022年猛虎納吉,你我所獲如「密林」繁盛,有虎行於其間,有薔薇值得細嗅。
虎嘯於林,林鴞振翅。願2022年猛虎納吉,你我所獲如「密林」繁盛,有虎行於其間,有薔薇值得細嗅。
Illustration © unknownzz culture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