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間遊生夢死
毛瑞茲奧.卡特蘭:最後的審判
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2021年11月20日~2022年2月20日
步入展場,彷彿誤入《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世界,位在現實與超現實的邊境,空間和動線勾勒出奇幻場景,帶領觀者經歷一段離奇的體驗,在這仿似平行宇宙卻又涵納真實世界種種矛盾元素的時空間隙。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策畫的毛瑞茲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個展「最後的審判」構建一個多維敘事時空,呈現卡特蘭卅年創作生涯中指涉的死亡、社會觀察、藝術觀照等主題,作品描繪藝術家的自我探尋及其與外在世界的關係,所有物件看似熟悉,呈現方式和展現畫面卻充滿差異感和衝突,在藝術時空書寫出充滿象徵意義的敘事。
1960年出生於義大利帕多瓦(Padua)的卡特蘭,年少時經歷家庭的經濟困境、個人生存的不安感以及親人的病與死,社會、無常和死亡等命題因此滲入其骨血成為創作養分。未曾受過藝術教育與專業訓練的卡特蘭從事過各式各樣的工作,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而這些人生經歷無形成就其獨特的藝術語言與個人風格。雖然卡特蘭以令人震驚、具有爭議性和詭異幽默的藝術感而聞名,好比在博物館洗手間安裝的純金馬桶,是教皇約翰保羅二世被流星撞擊的雕塑,或一根黏貼在牆上的香蕉,然而他作品的核心是促使觀眾關注並質疑所謂的先入之見,進而批判性地思考所處的世界。卡特蘭的藝術實踐體現於藉由挪用現成物、由動物標本所重置的形象以及透過特定人物主角為原型的雕塑,憑藉個人對當代人類社會的觀察和充滿挑戰性的藝術表現,通過放大、縮小改變體積和密度,玩笑又諷刺地將人眼無法察覺的細微差異放大,從而映現出消費文化、政治、社會和經濟核心的矛盾,對所有規定範式以其隱喻的藝術語言作出表態,給予觀者更多可能性思維的非制約刺激。
毛瑞茲奧.卡特蘭 喜劇演員 2019 香蕉、強力膠帶 尺寸依場地而定
多層時空視界
空間與時間概念在社會變遷過程裡扮演著關鍵角色,大衛.哈維(David Harvey)曾於〈時空之間:關於地理學想像的省思〉中如此闡述:「每個社會形構都建構客觀的空間與時間概念,以符合物質與社會再生產的需求和目的,並且根據這些概念來組織物質實踐(material practice)。」不同的生產模式因此促使全新時空關係的建構,允諾社會行動新的可能性。一個時空模式形就一種思考方式,然而個人的空間與時間感受極有可能總是無法自動和社會感受達成一致,時空因此是包含各種秩序可能性而存在的。人做為一個主體,在尋求自我與世界甚而與宇宙的關係中從自身出發,基於認知的想像而建構時空觀,因此有了各自的時間與空間意識,作品裡複雜的敘事結構和藝術家開拓的思維筆觸,界定了全新的空間與時間的再現模式,在物質宇宙及心靈世界連結的過程創造出不同的時空想像。在此次展覽場域,具戲劇張力的展覽整體就如一個奇幻境地、一個時空敘事框架,而卡特蘭各件獨立的作品又是自成一體的時空存有,觀者只是踏入展場就像愛麗絲跳入了兔子洞,仿似仍在意識熟悉的世界卻已踏入異質時空,隨著作品的移步換形,形態、形貌以及形式試圖在制約的形象認知中重新探索及定義。
毛瑞茲奧.卡特蘭 菲力克斯 2001 聚乙烯樹脂、油彩玻璃鋼 792×610×183cm
於「毛瑞茲奧.卡特蘭:最後的審判」展場一景
當觀者走進美術館,赫然迎向一隻凝視著你的化石骨架,它借用史上最早的卡通明星「菲力貓」的名字,是一隻以骨架組構而成巨大的虛構貓〈菲利克斯〉,並非真正的化石物種。這個形似逼真的雕塑模仿骨骼外觀,將人們平日抱在懷中的萌貓化身為龐然大物,在觀眾驚訝、懷疑的瞬間,藝術家巧妙轉化了觀看的視野。當代藝術美術館裝置一個應在自然科學博物館呈現、如恐龍化石般的骨架,出人意料且感到荒謬的同時,帶領觀者轉換觀看事物的視角,跳脫既視之境的限制,開拓生活各種真實的思考。
〈菲利克斯〉附近地上標示的作品〈小孩〉,將觀者的視線引向更高處的美術館頂上橫梁,其上棲息著難以計數的「鴿子」。這群仿真的鴿子從上方觀看著美術館裡的參觀者,傳遞出仿如英國導演希區考克名作「鳥」的壓迫感,它們就像小孩一樣,可能純真無害像個天使,也可能下一秒就暴走吵鬧像個惡魔,使人被籠罩在一種威脅想像的氛圍中,體驗著一種混合恐懼的不安感。生命裡彷彿有個處在懸浮維度的「小孩」,也許真實存在卻永遠不清楚他到底在哪裡,觀者以為自己是參觀展覽的主體,但被觀看的觀眾又彷彿變成一個客體,在這展覽的場域裡、在所發生的事件中迷失於主體與客體間,卡特蘭的作品使觀眾不由自主地思考他們在世界的定位。(全文閱讀561期藝術家雜誌)
毛瑞茲奧.卡特蘭 小孩 2021 鴿子標本 尺寸依場地而定
於「毛瑞茲奧.卡特蘭:最後的審判」展場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