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慈善事業
關於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展廳撤除「薩克勒」家族姓氏標識的反思
紐約|New York
公立博物館的運營,在很大程度上須仰賴社會各界的捐款;人們也習以為常地認為,在博物館接受巨額捐款後,往往會以捐款人的姓名命名博物館的某處展示空間,以示敬意。這種「金錢」與「名聲」的「交易」,似乎表面上看來並無不妥。但是,博物館接受捐款時,是否需要考慮捐款者的資金來源?若是接受有爭議的企業所捐贈的款項,是否將導致博物館聲譽受損?不久前,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即在輿論壓力下,於2021年12月9日撤除館內七個展示空間中包含「薩克勒」(Sackler)家族姓氏的字樣,以回應社會大眾對薩克勒家族製 藥企業涉足道德和法律爭議的不滿。
大都會美術館之所以撤除館內薩克勒家族名稱,是由於薩克勒家族用以贊助慈善事業的資金來源備受社會譴責。該家族長期經營的普渡製藥公司(Purdue Pharma)自1995年開始生產的止痛藥產品「奧施康定」(OxyContin)是美國廣泛使用的藥物,其成分中含有鴉片和海洛因,會使服用者成癮,產生藥物依賴,因此有了「合法毒品」或「土海洛因」等暱稱。美國司法部於2020年宣判普渡製藥公司有罪,薩克勒家族的名聲也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大都會美術館雖然長期接受來自薩克勒家族的捐款,也無奈必須回應社會輿論壓力。其所撤除「薩克勒」姓氏字樣的七個展示空間中,最大的一處是「薩克勒翼」(Sackler Wing),於1978年對外開放,其中包含舉世聞名的埃及登杜爾神廟(Temple of Dendur)展廳。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內展示於薩克勒翼的登杜爾神廟
(圖版提供: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社會的不滿主要來自薩克勒家族呈現的矛盾形象:一方面,該家族不顧後果,公然販賣幾乎等同於「毒品」的藥物;另一方面,「薩克勒」家族的大名卻大量出現在代表國家形象,旨在提供公共教育的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學術機構中。網路上於是有了將薩克勒家族戲稱為「穿西裝的毒販」的講法,人們開始反思社會為何要「膜拜」這樣一個經營無良藥品公司的家族?
自2018年起,美國攝影師南.高登(Nan Goldin)開始多次組織大型活動,於博物館等公共空間展開公開抗議活動。南.高登本人即是奧施康定的使用者,她在2014年治療肌腱炎時獲得醫生處方開始使用奧施康定,很快便對此藥物形成依賴,嚴重影響了她的正常生活。在經歷長期努力後,南.高登終於擺脫對奧施康定的藥物依賴,她於是成立了名為「P.A.I.N.」的組織並展開公開抗議活動。組織名稱「P.A.I.N.」是一雙關語,實際上是口號「即日起,拒絕處方藥品成癮」(Prescription Addiction Intervention Now)的縮寫,縮寫後的單字Pain又代表著「痛」,隱喻薩克勒家族公司生產的止痛藥,以及病患藥物成癮後遭受的身心痛苦。
在2018年3月,該組織將大量奧施康定空藥瓶倒入大都會美術館登杜爾神廟展廳的水池中,拉開多起抗議活動的序幕。在大量社會輿論和抗議活動的壓力下,巴黎羅浮宮於2019年低調撤下其古代東方館和官方網站上的薩克勒家族名稱。大都會美術館於2021年年末一舉由於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報導,無形中給其他仍以薩克勒姓氏命名展廳的博物館與美術館造成壓力,2022年2月7日,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剛剛撤除了館內五處展示空間的薩克勒字樣。其他備受社會關注使用薩克勒字樣的博物館還包括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耶魯大學美術館以及倫敦國家藝廊。世界各地多家博物館也紛紛開始拒絕接受薩克勒家族捐款,如倫敦國家肖像藝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在2019年拒收了一筆來自薩克勒家族高達130萬美元的捐贈。泰德現代美術館、美國自然科學博物館、柏林猶太博物館(Jewish Museum Berlin)等機構先後公開保證不接受薩克勒家族捐款。大都會美術館另作聲明,在未來九年中不會給予薩克勒家族任何命名權。
(全文閱讀562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