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藝術的美麗新世界
NFT是「同溫層收藏」最鮮明的世代
撰文│韋怡忻.圖版提供│MoCA(藝術收藏+設計 2022年4月175期)
恰是「科技」與「科學」系統的誕生──科幻與未來學,逐漸地取代了古典的神話詮釋,成為了現代以來的新神話典範。由沈伯丞策展、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的「蓋婭:基因、演算、智能設計與自動機_幻我;它境」展覽,探討科技技術與未來生命狀態,展覽將對於蓋婭(Gaia)的想像,重新建立在基因工程、演算法、智能設計與自動機(機器工學)之上,藉以投射出「科技」作為新「創世」的母體狀態。
在這複雜的網絡系統中,顯現著人類對於自身想像的「幻我」以及伴隨與此而構成的理想「它境」,展覽嘗試透過藝術家的創作,邀請觀者深刻地去凝視與思考「當代世界」這個特化版的培根式「美麗新世界」。《藝術收藏+設計》與策展人沈伯丞展開對談,分析生成藝術的創作本質與多元性,及其與區塊鏈技術的連結,以至於NFT的當前定位與未來演變。
王新仁「地誌龐克」(geoPunk)系列作品
當生成藝術遇上區塊鏈技術
問:提到NFT,時常會將生成藝術(Generative Art)與其一併進行討論,兩者的關聯性為何?
答:生成藝術最早是在電腦問世不久後出現的概念,也就是透過寫程式產出圖形,起初的發展還屬於業餘的閒暇遊戲,因為是程式,所以只要取得檔案即可擁有,它在技術與設計面並沒有很大的成長,在經濟層面更不具任何交易的可能。然而,區塊鏈的出現,讓人能夠進行有憑據的交易,也讓生成藝術可以獲得實質的經濟回饋,創作者得以全力投入創作,當投入者變多後,競爭者也相繼出現。從生成藝術的近期演變來看,這也是NFT之所以具有刺激性的一點。
勞夫.貝克爾 (Ralf Baecker)2021年作品〈網路的自然史/軟機械〉
【四月專輯│NFTs Are Booming NFT:數位時代的新關係美學】
.藝術的閾界──創世紀的虛擬集會 ◎賴志婷
.當數位商品與資產融入你我的生活之後──生成藝術與創意編碼的美學感知 ◎沈伯丞
.NFT是為了解決時代問題而產生,是對於「免費時代」的回應──從作品的互動多元到交易的互利共生 ◎韋怡忻
.萬物皆可NFT?──從「群體共創的存在感」到「文化大爆發」 ◎韋怡忻
.有關注度,有討論度,才有共識,才有價值──區塊鏈交易「社群共識」的現象觀察 ◎韋怡忻
.NFT是藍籌藝術家具原創性的社會實驗──從創作格式、應用場景到情感憑證 ◎林志鴻
.虛擬世界的沉浸式體驗──時尚遊戲化的「圈粉」效應 ◎林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