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未來的起點
記《陳澄波全集》出版完竣發表會
春雨淅淋的三月天尾聲,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和藝術家出版社攜手於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行《陳澄波全集》出版完竣發表會,在輕鬆卻不失莊重的氣氛中與眾賓客分享十年有成的喜悅。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和藝術家出版社舉行《陳澄波全集》出版完竣發表會與會賓客合影
(攝影:蔣嘉惠)
有關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的研究,始終是藝術、歷史等學術領域琢磨的內容。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和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共同發行的《陳澄波全集》合計十八卷,由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蕭瓊瑞擔任總主編、藝術家出版社出版,自籌備伊始、2012年著重人體速寫的第三卷「淡彩速寫」問世,至收錄近四百件陳澄波油彩創作的第一卷「油畫」今年上市,集眾人心力十二年的《陳澄波全集》出版計畫在適逢陳澄波逝世七十五週年之際迎來終曲。發表會以一段珍貴的影片揭開序幕,那是由陳澄波外孫張光文拍攝的情景––1979年春之藝廊於11月29日至12月9日舉辦的「陳澄波遺作展」卸展時分,陳澄波遺孀張捷走過每一幅畫前的身影。
《陳澄波全集》18卷書影於發表會現場一景
(攝影:羅珮慈)
影片之後,文化部長李永得致詞時表示,陳澄波的作品如今得以成為國家珍貴的文化資產,無疑要感佩其夫人張捷的堅持,並認為完整蒐羅陳澄波生命歷程點滴的《陳澄波全集》出版完竣,不但使台灣藝術史發展的詮釋能更趨完整,也讓台灣乃至全世界得以共享陳澄波的藝術生命。有鑑於偉大的藝術家除了作品要經常被世人看見,其人生故事也應該透過不同領域的呈現方式向世人傳頌,因此李永得部長樂見也支持陳澄波的事蹟以文學、影視表現。最後他感謝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以及參與《陳澄波全集》出版的每一位人士對推廣台灣美學教育的努力,他強調:「因為你們不只是做了陳澄波,而是做了對台灣來說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左起: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梁永斐、《陳澄波全集》總主編蕭瓊瑞、臺南市美術館榮譽董事長陳輝東、藝術家出版社社長何政廣、文化部長李永得、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嘉義市長黃敏惠、時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許雪姬於《陳澄波全集》出版完竣發表會合影
(攝影:羅珮慈)
緊接著由蕭瓊瑞搭配簡報進行十五分鐘的演說,介紹陳澄波伊人伊事。蕭瓊瑞引申開場的默片為過往被噤聲或是被消音的歷史,感念如今終於可以齊聚一堂來還給這位藝術家本來面目。做為台灣第一代的藝術家,陳澄波的生命起點與結束都是台灣歷史的轉折。他在1895年出生台灣,受完教育後回到家鄉服務,爾後受黃土水獲得帝展殊榮的激勵前往東京美術學校深造,隔年以〈嘉義街外〉入選帝展,成為台灣以繪畫得獎的第一人。蕭瓊瑞特別提到〈嘉義街外〉清楚顯現陳澄波與老師石川欽一郎教導的水彩風格不同,當中蘊含了畫家對土地的情感,「他以畫面裡的電線桿、即將開挖的下水道記錄嘉義走向現代化的景貌,而那是他居住的實景」。陳澄波入選帝展一事激勵了台灣人民,當時地方自治運動領導者楊肇嘉就曾說「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入選帝展,對民心的激勵,遠勝於一百場的街頭演講」。如今,在陳澄波遇難之後便失去蹤影的〈嘉義街外〉只留下圖錄裡的黑白影像,蕭瓊瑞相信它存藏在台灣的某個角落,期待重新出土的那一天。
1929年東京美術學校研究科畢業之後,陳澄波赴上海擔任教職,曾任新華藝專西畫科主任、昌明藝專藝教科西畫主任等職。在生活逐漸安定之後,陳澄波將家人接來一同旅居上海,1931年繪製的〈我的家庭〉便是此時期的生活紀實,人物的穿著顯露出不同的文化風貌,半圓的桌子是平視與俯視結合的形態,而視點移動就是現代藝術突破透視法的表現技巧。一二八事變爆發讓被判定為「日僑」的陳澄波離滬返台,而回到台灣的他儼然是台灣文化運動的重要推手,引領台灣藝術家描繪自家風景。
關於陳澄波藝術表現的重要性,蕭瓊瑞強調「陳澄波所畫的是南台灣在陽光照射下的黃泥土地的溫度,他畫的東西永遠存藏著比眼睛所看到更重要的情感和意象」,並舉例林育淳的分析――其認為陳澄波是將許多不同的場景集中組合成一個畫面,而陽光的熱度才是他捕捉的重點。(全文閱讀564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