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視野和心跳之間,在聲音與生命之間
尼克.凱夫的「音服」與社會參與式藝術
尼克.凱夫的「音服」(Sound Suits)介於服裝和雕塑之間,它那奇妙的形式呈現了凱夫全方位的藝術視野──每件「音服」都體現了堅實的根基感與時而變幻的運動感,介於個人的自我定位與行動趨向之間的推力與拉力──這是藝術家不斷發展的實踐核心的創作能量所在,也是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尼克.凱夫生涯回顧展的核心價值之一:Forothermore,由「永遠」(Forevermore)與「利他」(For other)兩個單字共創的詞彙。
尼克.凱夫2011年作品〈說大聲一點〉Nick Cave, Speak Louder, Mixed media including black mother-of-pearl
buttons, embroidery floss, upholstery, metal armature, and mannequins,Installed: 237.5×505.5×312.4cm, 2011. Collectio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hicago, purchased jointly b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hicago with funds provided by the Zell Family Foundation and by the Albright-Knox Art Gallery, 2018
© Nick Cav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Jack Shainman Gallery, New York. Photo: James Prinz Photography
Forothermore:聚焦「行動」與「改變」
事實上,人們甚至可以將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近期的發展策略視為一種嘗試推動博物館學「音服化」的嘗試——牢固地紮根於並具體反映出芝加哥這樣美妙而連結複雜的地域文化,但始終擁有一種流動性,使博物館能夠超越館體之限,並緊隨著當下的時代脈動而行動與發展。幾年來,博物館致力於規劃芝加哥藝術家的展覽,他們的作品提升了環繞著當代藝術和社會實踐的全球話語權,其中包括凱瑞.詹姆斯.馬歇爾(Kerry James Marshall)、維吉爾.阿伯拉赫(Virgil Abloh)與尼克.凱夫等。近期的策展計劃不僅表明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企圖揭示並建構芝加哥正在形成的批判性藝術史,同時也證明了這座城市充滿活力的藝術家、畫廊、學院和博物館生態系統所共構的當代藝術創作網絡,造就了蓬勃發展的藝術家社群,而芝加哥目前正經歷著社會參與式藝術的黃金時代。
尼克.凱夫2013年作品〈牆面浮雕〉Nick Cave, Wall Relief, Mixed media including
ceramic birds, metal flowers, afghans, strung beads, crystals and antique gramophone.
4 panels, each: 97 x 74 x 21 in., 2013
© Nick Cav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Jack Shainman Gallery, New York
舉辦一場不僅能傳達行動號召,還能回應時代的展覽,可說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尼克.凱夫: Forothermore」展覽激活了當代藝術的經典,為芝加哥獨特的歷史賦予了全新的、擴延的生命,凱夫不斷地透過創作與世界對話,想像世界應有的模樣。如何定義尼克.凱夫在藝術界所扮演的角色?他是表演者、時裝設計師、溫和但意志堅定的行動家,媒體報導與藝評的焦點總是圍繞著凱夫在美國中西部接受的養成教育、舞蹈與他的雕塑實踐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他的工作室如何成為貧窮藝術、造型雕塑與高級時裝相遇之地而展開。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22年6月號177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六月專輯│Ordinary Spectacles 日常奇觀】
.日常之物的感官誘惑──多梅尼科.格諾利布爾喬亞生活的視覺研究 ◎林芝禾
.輝映於聲光空靈之境──沃夫岡.提爾曼斯的影像感性與音像編碼 ◎周亞澄
.藝術即生活──索妮雅.德洛內的繪畫與時尚設計 ◎林芝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