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力量
談收藏家的社會參與
撰文│余思穎(臺北市立美術館研究發展組組長).圖版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文心藝術基金會、本刊資料照(藝術收藏+設計 2022年7月178期)
近期以臺灣當代藝術的重要推手蕭麗虹(1946-2021),在2021年慨然捐贈給臺北市立美術館40餘年來的收藏為基礎,策劃「小中現大:蕭麗虹的臺灣當代藝術收藏」展。仔細看這43件、由26位臺灣當代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雖然是蕭麗虹謙稱用省下的「買菜錢」以及評估家中有限、當可容納的空間所買下的小件作品,乍看下是隨興而非有系統的蒐購,但因為她身為臺灣當代藝術界的成員,以及從1976至2018年間,長期持續收藏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雖然是系列作品中的單件或者大型裝置作品中的小(零)件,卻也具體而微映現了臺灣當代藝術多元化發展的樣貌。因此展覽以「小中現大」呈現多重意涵:首先,以藝術家所創作的小件模型、系列作品中的單件、或是較小尺幅的收藏品,對應原本完整系列組件/大型裝置作品,不僅還原作品原有的規模,也回到蕭麗虹在作品前感動的時刻。其次,藉由還原整體系列作品或相關的大型裝置規模,可觀察1980年代末、1990年代以後,臺灣裝置與空間藝術的多元化空間樣貌。最後,透過舉辦「翫藝:收藏家與藏品」座談,邀請臺灣當代藝術的重要藏家分享收藏理念,探討個人收藏對整體藝術發展的社會文化意義。
「小中現大:蕭麗虹的臺灣當代藝術收藏」主視覺
(圖版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為探討收藏對當代社會文化的影響力,特別規劃「翫藝:收藏家與藏品」座談並邀請3位收藏當代藝術的藏家,包括:文心藝術基金會創辦人及執行長葉曉甄、《時尚》(Vogue)雜誌總編輯孫怡與執業醫生陳泊文。他們有各自不同的藝術養成與收藏經歷,確也擁有不同以藝術參與社會的角色。
蕭麗虹(左)在謝德慶於紐約開設的咖啡店
文心建設總經理葉曉甄
(圖版提供/文心藝術基金會)
《時尚》雜誌總編輯孫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