閾限空間中的空洞
第五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蠢蛋一族〈2022〉」
洞
日本於1952年首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並在1956年邀請建築師吉阪隆正設計專屬展館「日本館」(Padiglione Giappone),自此代表母國向世界展現藝術能量的藝術家們在威尼斯有了固定據點。然而,吉阪隆正對日本人而言雖然是「自己人」,但作風大膽的他刻意在空間中留下的「洞」(hole),讓不少參展同胞經歷一番苦戰。這個房間裡,天花板開了一扇天窗,正對著室內樓地板上的洞口。沒對這扇天窗與地洞做任何處置的話,室外氣流會長驅直入,天降雨絲也會穿過做為展場的二樓空間,灌向一樓中庭再鑲入地表。二樓樓地板洞口四邊的延伸線上又各設有一堵高牆,視覺上令室內形成一種不安定的旋轉動勢──如一個被線穿過的盒子,在離心力作用下不停打轉。
日本館「蠢蛋一族〈2022〉」展場一景
Photo Credit: Dumb Type, 2022, Installation view, Photo: Yuki Seli, ©Dumb Type, Courtesy of The Japan Foundation
查詢承辦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的獨立行政法人國際交流基金(Japan Foundation)網站展覽檔案,能了解「如何處置這個洞」對歷年參展藝術家而言是個副議題,又或許有些藝術家視這般與吉阪隆正的「交手」為創作主軸也說不定。在他們的創作中,洞是一片口還是一道徑?又或者是兩者的構成?遇到洞的時候,主體是在裡還是在外?最重要的是,任何填補手段都更加強調洞的存在。
說來巧合,今年代表日本參展第五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團體「蠢蛋一族」(Dumb Type),兩年前發表的作品〈2020〉也開了一個洞。
蠢蛋一族在1984年於京都發跡,成員背景橫跨視覺藝術、影像、電腦程式、音樂、舞蹈、建築等多元領域,是一個無固定領袖、依計畫性質自由聚合成員的團體。〈2020〉是該團體睽違十八年的新作,2020年3月28日做為「KYOTO STEAM─世界文化交流祭─2020」節目於羅姆劇場京都(ROHM Theatre Kyoto)公開亮相。針對作品中的「洞」,成員高谷史郎在專訪中表示:「起心動念是想探問什麼是對舞台來說很難使用的裝置?於是著手打造正中央開了個洞的舞台,刻意使一般而言最重要的中心位置無法使用。雖說洞具有如黑洞般令人恐懼的意象,但人們也可以試著想像洞的彼端有什麼樂子。倒不是要哲學式地討論一些『這也否,那亦非』的論點,而是想讓『具體與洞發生關係的表演者』存在。」
〈2020〉的性質為鏡框式舞台(單面向觀看),所有的表演事件都夾著舞台正中央一個黑色的洞發生。洞中塗布深色漆,呈現難以反射光線而漆黑幽暗、仿若真空的狀態。舞台上的其他結構色彩皆素淨,主要由光雕投影賦予作品調性,同時以演員、舞者身體應和聲響音樂使內容滾動。正中央的洞發揮著理所當然的阻礙效果,並在幾乎毫無空白的表演中扮演一方虛無,甚至有的時候它就是作品色彩語言中的「黑色」。另外,將此洞與題名「2020」作意義上的映照,則意圖點出日本為了2020年東京奧運過度開發造成的人心空洞。
蠢蛋一族為威尼斯雙年展特別製作的新作題名為「2022」。這一次,他們吸收音樂家坂本龍一以及數位程式設計師為新成員,攜手高谷史郎、古館健、濱哲史等藝術家直面吉阪隆正在日本館開的「洞」。
日本館「蠢蛋一族〈2022〉」展場一景。蠢蛋一族以透明度微存的單面鏡沿著開於2樓地板的洞口向下搭建1座四方體。
Photo Credit: Dumb Type, 2022, Installation view, Photo: Yuki Seli, ©Dumb Type, Courtesy of The Japan Foundation
本次展覽幾乎沒有另外新增木作結構體,只在展示空間的天窗與地洞裝上玻璃,藉由天光灑落顯出空間本色。此外,蠢蛋一族還以透明度微存的單面鏡沿著開於二樓地板的洞口向下(也就是往1樓中庭)搭建一座四方體。這個四方體象徵一段路徑,表示自天花板透下的光填滿二樓後,仍繼續向地表前進。然而,由於四方體裝置以單面鏡構成,因此人們雖然可以從二樓地板的洞口俯瞰一樓景象,但從一樓則難以仰望二樓內部。這樣的狀態,正是創作者們使整個作品成為「光只進不出的洞」之手段。(全文閱讀567期藝術家雜誌)
蠢蛋一族〈2022〉局部:雷射光儀投射在館內牆面上的文字
Photo Credit: Dumb Type, 2022, Installation view, Photo: Yuki Seli, ©Dumb Type, Courtesy of The Japan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