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張莉 觀想流體的表面張力
撰文│陳玟妤.圖版提供│陳張莉(藝術收藏+設計 2022年9月180期)
從未預設立場或結果,陳張莉的作品總帶著個人性與實驗精神,並始終以「人生與自然」作經緯,通過潑、灑、滴、流,以及伴隨「破壞」中構建挫折與經驗的肌理,以「拼貼」賦予過程中的位置與重量。對陳張莉來說,藝術創作是一場場內在的自我掘築,既要果敢冒險,更要兼具細膩與坦率,保存並修復著生命中「亂中有序」的能量,使一切的發生終究轉化為自我療癒與成長的紀錄。
陳張莉 心即韻2017-01 混合媒材、畫布 198x152cm 2017
問:妳會如何形容生命經歷中東西文化交融的「過程」?能否談談妳藝術風格生成的契機或轉捩點?
答:我覺得東西方文化交融的過程是很自然的。我的體內流淌著東方血液,不管客居何處都未曾喪失。在仍未出國前,我曾經創作過一些水墨作品,之後則都以彩色為主。2004年秋天,我去了一趟黃山,那次經驗留給了我強烈、不可抹滅的印象。後來我就一直思尋用什麼樣的色彩才能描繪它。但是,又如何使用任何色彩去表現呢?於是我使用了黑白。
然而彩色一下跳回黑白可能會很唐突,缺少中間的連接點,因此我先加上一些東方的花卉,牡丹、杜鵑、水仙等等,從這裡切入,之後再慢慢去掉顏色,變為全黑白系列。2012年,我的作品在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然而隔年我又有展覽,在那樣的契機下,促使我思考若持續以黑白作為創作主軸,似乎讓創作原地踏步,走不出過去的那場大火,因此決定重拾彩色,直到現在。
當然,彩色創作也曾歷經轉變。現在這個階段我可以真的很自在,在「潑」、「灑」、「滴」、「流」中,既像暖身、又像播種,一路灌溉,讓作品慢慢成形。如此的過程是用實驗性的方式找出畫面最佳的可能性,並將好的留下,周而復始將累積下的經驗成為下一次創作的素材。我無意將所有東西都掌握在自己手上,而希望畫布上有一些意外留下,這也是我的作品層次豐富的原因。
陳張莉 物象再現-黃山經驗2005-02 混合媒材、畫布 122x366cm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