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揭曉決選入圍名單
2022年第五屆「台灣光環境獎」揭曉決選入圍名單,共有「鳴日廚房」、「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波光市集」、「釀光杯影.再現第五酒廠」、「讓光游於藝」、「台南竹溪月見橋」、「臺南市歷史城區光環境」、及「南華微光」等9件作品進入決選。在入圍名單中,「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與「臺南市歷史城區光環境」二件作品,分別整合城區內多件光環境作品報名參賽,透過燈光的介入,形塑城市的歷史記憶。
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
(攝影│丰宇影像趙宇晨)
桃園的「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建築體以「乙未之環」象徵族群合作的歷史。1895的乙未戰爭寫下了台灣族群團結抗日的歷史,而桃園經歷的戰場,更是少數日軍未取得捷報的戰役之一,以此紀念客家先烈保衛台灣的精神。主體建築為簡潔不落柱之跨橋「乙未之環」,以圓為元素隱喻族群合作,環形跨橋串連二綠地,而半月型的無邊際鏡面水池象徵桃園的埤塘之美。燈光從客家文化中的藍染出發,設計出漸層式的靛藍色光帶,光帶每半小時便會緩慢轉動一次,轉動中光帶的深藍、靛藍會漸漸銜接成玻璃扶手的3000K光色,隱含族群交融的寓意。7公尺高的清水模紀念之牆,牆上象徵戰爭時槍孔痕跡在靜謐的夜裡透出微光,如同過往歷史傷痕昇華為夜空中的星光。
波光市集
(攝影│丰宇影像趙宇晨)
位於新竹南寮漁港的波光市集,以海浪理念進行建築設計,將波浪狀屋頂融入海港,以水平延展的大型頂棚及擋風牆體作為整合,形成可抵禦海濱夏季酷熱、冬季東北季風強襲的嚴苛氣候條件,以及回應港區地景的濱海建築。建築照明設計上,光環境布局著眼於光源設置點與建築語彙對應的關係。透過節制地由下打亮頂棚、重點勾勒牆體拱型輪廓,並以色溫回應木材質與水泥質感,透過適當的照明規劃融入建築語彙,同時兼顧得宜的照明機能營造整體光環境。
南華微光
(攝影│丰宇影像趙宇晨)
位於屏東的「南華微光」原為一所農村小學,如今是屏東農業數位科技化的教育創新與創業基地。重生的園區以當地常見的環境脈絡轉化成為幾何地景,連續漸變的擋土牆,順應著鳳梨田的阡陌紋理,翻摺出大武山脈陵線的想像;種滿可食地景的草坡,和復育了豐富水生植物的水池,成為民眾生態教育的場所。夜間的微光與水霧順著稜線上的光暈蔓延草坡而下,迷幻場景彷若遙望基地遠方,層疊於雲霧中的山水印象,訴說在地獨有的集體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