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盪的空間詩學
五感的建築─隈研吾建築設計展
北京嘉德藝術中心/2022年7月22日~10月30日
竹編結構構築成通幽曲徑,引導觀眾沿著迂迴路徑朝著深處前進,途中隱約的音聲和浮動的暗香,光線透過晶格結構投影創造出不斷變化的陰影圖案,彷彿漫步於日式禪意廊道,從場外的塵囂漸次沉澱靜心,逐步迎向展覽空間。這是隈研吾為「五感的建築─隈研吾建築設計展」所設計的入口裝置,以這個展覽的序章「映射出後疫情時代生活方式的希望之路」,既是日本建築的「露地」,以〈竹澗〉為通道創造出可使觀者沉浸於其展覽場域的旅程;同時也是「緣側」,內與外並非割裂的存在,而是一種連結,它既與外部相連,又與外部保持距離,帶領觀者走入建築師的空間吟遊。
隈研吾 竹澗 2022 於「五感的建築─隈研吾建築設計展」展場一景
隈研吾是日本當代建築界具有重要地位的建築師,1954年出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1979年畢業於東京大學,1987年在東京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現以「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KKAA)活躍於國際。隈研吾透過建築見證時代的更迭,強調建築中的體驗及其與環境聯繫的人境對話。他認為建築結構是一個整體,具有抽象和具體的存在,在視覺圖象之外更觀照建築空間的體驗設計,意即建築是身體、感官、文化和精神多層次的、具有情感聯繫的體驗。他在此次展覽引言開宗明義地闡述:「建築的目的不是為了將人類困住,是要讓人的身心獲得自由。」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封閉困頓及其對人身心的影響,從「負建築」、「反造型」至今日以「五感的建築」理念為脈絡,隈研吾闡釋其對未來建築設計的思索是一種訴諸於所有感官,能「讓人的身體獲得自由、精神獲得解放的建築」,也是能讓人類再次回歸自然,「給人的內心帶來慰藉」的建築。本展藉由隈研吾迄今為止的建築設計,透過他對各種材質的研究與運用,以及體現其冥思過程的書道作品,呈現出他所創造的空間感質──一種超越感官的五感建築。
隈研吾 達令交流中心 2015-2019 地點:澳洲雪梨 於「活躍的五感」展區一景
五感的詩意空間
建築師專注於空間、時間、聲音、氣味、材質以及光和影之間的相互關係,調動人類所有的感官受體,提供一種理解與面對人類生存的必要視野,讓人們以各種方式體驗空間的精神本質。展覽做為一種使人們感知建築訊息的新語境,同時也是一種新空間、新形式、新材質甚而新的建構方式、理念的探索和實驗,隈研吾從建築本身質地與五感的空間思維出發,透過光線的變化、草木的氣味、風場的流動、視觸覺的探索、踏在柔軟地板的感覺……,探尋場域的空間構成以及各種可能性。感官是我們與世界建立聯繫的方式,在視、聽、嗅、味、觸的感應中,事物在我們的肉身、大腦甚至難以召喚的記憶中封印的解鎖之鑰,五感就如聯繫著一個人過去和未來、承載一個人在時空存在的載體,創造了物/境與個人/記憶的鏈接。
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觀察到主體與世界之間的滲透關係,提出感官的同時性和相互作用以及感知的完整性:「我的感知並不是視覺、觸覺與聽覺的總和;我傾向以一種整體的方式、用整個生命去感知;我希望去認知事物獨特的結構與存在方式,它們同時向所有的感官開放。」真實的建築體驗亦是建立在這種共時的多重感官體驗,建築作品是完全整合的物質體現和精神本質。五感是一種協同的感官聯覺,在建築作品的體驗中,建築空間、物質和尺度由多重感官共同丈量、相互引導覺知的喚醒,人與空間發生了獨特的交流,含括情感和聯想,空間整合身體和心理結構,將我們的意識導回物理世界,為我們的體驗賦予完整自我存在的堅實性和精神實體意義。
隈研吾 TAO 2016-2017 地點:台灣新竹 於「冥想的空間」展區一景
從序曲〈竹澗〉進入展廳,展覽動線以「日常的五感」、「活躍的五感」、「開放的五感」、「享受的五感」和「探索的五感」依次展開,然後進入多媒體空間和「冥想的空間」,從建築物件到裝置作品,在〈竹曲〉的侘寂茶室回歸內心沉思,最後以「五感的記憶」透過各式各樣的作品紀錄、各種材質運用的展示,對隈研吾的建築理念進行綜合性梳理。隈研吾為了調動觀眾的五感,以七段音樂作品不著痕跡地營造氛圍,勾勒作品的區塊和空間距離;在空間裡流動的香氛則以明確的氣味飄盪在空中,勾引一種詩意的遐想。
(全文閱讀569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