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遊於表面鏡像的虛實之境
10半/半工作室作品〈角鏡〉
Halb/Halb, Vinkel Mirror, 2013© Halb/Halb, Berlin
鏡子內外的世界,是一座記憶的劇場嗎?從遠處看,鏡面閃閃發光、熠熠奪目,但隨著你移步緩近,它們的魅力也逐漸降減,因為它們僅僅反映出「真實」。但鏡中眼見的一切,真是真實嗎?當我們談論鏡子與表面時,便觸及了它的透光性、反光與折光、易碎、可塑,以及權力、鏡頭、謊言與自戀文化等等人類得以感知世界的總量。牆面的鏡子衍射出繁複的視覺映象,鏡像中的圖像無窮盡地重複映射,愈縮愈小,直至消失於極遠的未來。對於鏡子的迷戀,化為立體主義畫家的象徵符號,在他們的筆下,極富創意的鏡子碎片顯得如此異質而神祕。鏡中世界折射出了人們旺盛的好奇心與充沛的發現慾念,這個充滿想像力的、任思緒遊走的空間,是人類為自己所開展的、源自幻想與現實的冒險。對應著後現代文化的日常經驗,鏡像喚醒了人們過多的記憶,它被創造於眼和腦之中,那二度平面的圖像得以藉由光影的躍動與變調,觸目的詩意反差,刻畫出變幻的迴圈,令人獲取三度立體空間的感知,進而再造出觀者可在其中面對存在焦慮的失重環境。
左.提吉曼.史謬德斯作品〈鏡子〉
Tijmen Smeulders, Mirror, 2013© Studio Tijmen Smeulders, Rotterdam
右.席爾維.弗勒里作品〈愛維養礦泉水瓶〉
Sylvie Fleury, Evian Bottle, 1998© Sylvie Fleury; Sprüth Magers, Berlin/London/Los Angeles
左.克勞蒂亞.魏塞作品〈無題(牆)〉
Claudia Wieser, Untitled (Wand 2), 2011, Foto: Achim Kukulies© Courtesy Sies + Höke, Düsseldorf
右.阿蘭達\拉許工作室作品〈偽裝鏡〉
ArandaLasch, Camouflage Screen, 2006© Johnson Trading Gallery, New York
懸止在時間和空間、展開在動態和靜態之間的中間地帶,相互照應的鏡子內外,成為思想與情感痕跡的生發之處,涉及從幾何抽象到原創基礎的美學切換。它帶有空間向度的神祕幻覺,一旦接受了鏡像世界的邀約並步入其中,就如同打開了一道存在於可觸與不可觸之間的時間之門。那些繁複變化的光影成像,對應物質現實的參照關係,成為糾結撩人的時空遞移與再造,打開了其感性意義中美學實現的頻譜範圍,而所有的思緒變化便於鏡中的時空發生──映於鏡中那被異化、陌生化的形象,在視覺形式上產生了意識的重疊。隨後,當我們緩慢檢視那似是而非的自我形象,仿佛遊弋穿遊在介於思想與現實的迷宮中,「表/面:鏡」(Sur/Face: Mirrors)展覽以展題點明了思索脈絡的出口,在藝術家的作品表面劃開一道口徑,探入思維深處,使觀者與藝術家於創作過程中的發現,共同探索未被解讀詮釋的時代心理徵候。
左.羅曼.拉格朗吉作品〈角落〉
Romain Lagrange, Anguli, 2012© Okolo, Pr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