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開局
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對於足球迷來說,今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於卡達舉辦的四年一度世界盃足球賽肯定是不容錯過的盛事;同樣在今年下半年也同樣位於卡達,對於貝聿銘建築迷和藝文愛好者而言,坐落在首都杜哈濱海大道(Al Corniche)離岸60公尺的C形人工半島上,10月5日重新開館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Islamic Art, MIA)絕對是必須朝聖的去處。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外觀一景
Courtesy of the Museum of Islamic Art
做為享譽全球的伊斯蘭藝術機構及卡達的頂級博物館之一,2008年11月22日創立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是著名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所打造的最後一件文化建築作品。整個博物館園區以一座大型的中央庭院連結五層高的主建築和相鄰的教育翼樓,白色的石灰岩外牆既反映晨昏日照的光線,也倒映在蔚藍海水的波瀾之中,若從遠方眺望,主建築層層堆疊的幾何形外觀稜角分明,彷彿漂浮在海面之上的一座堡壘。
透過菲力浦.裘蒂狄歐(Philip Jodidio)與珍妮.史壯(Janet Adams Strong)合著的《貝聿銘全集》,我們可以知道貝聿銘特地考察了許多北非和阿拉伯半島的建築,追尋伊斯蘭建築藝術的精髓,過程中他逐漸解析自身對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建築的想像,認為「設計應該是簡單而激烈的,由陽光給一個個造形注入生命」,最後在建立於9世紀的開羅伊本圖倫清真寺(Mosque of Ibn Tulun)「終於找到自己尋尋覓覓的伊斯蘭建築文化的精髓」。於是,貝聿銘對於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曾如此闡述:「從伊本圖倫清真寺裡覓到的這種嚴謹和簡潔,一直都是我設計中的靈感。我在杜哈沙漠的驕陽中想要表現的,正是這種精髓。沙漠之光將建築本身變幻成光影的遊戲。我設計的博物館只有一扇大窗──高148呎(45公尺),面向波斯灣。我必須承認,這又是我另外一個主觀的處理,這種設計源自伊斯蘭建築風格給我的感受,那種一瞬間綻放出各種裝飾元素的風格在大馬士革奧瑪亞大清真寺(Omayyad Mosque)的庭院裡能找到,在耶路撒冷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的內部也能找到。我還特別偏愛埃及的中空金屬作品。博物館的裝卸區近旁掛著100呎(30公尺)高的中空燈籠,隔著水面很遠就能看到。一個精緻的不鏽鋼穹頂上的圓形設計是整個中心空間的高潮,在建築各個表面投下不同花紋的光影。穹頂往下依次是幾何圖形的變幻,從圓形到八角形,再到正方形,最後到四個不同高度的三角板,形成中庭的支柱。」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主建築外觀一景
Courtesy of the Museum of Islamic Art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內部一景
Credit: The Museum of Islamic Art / Qatar Museums ©2022
(photo Chrysovalantis Lamprianidi)
在貝聿銘薈萃伊斯蘭建築文化精髓所打造的建築場域和法國室內設計師尚─米歇爾.維爾莫特(Jean-
Michel Wilmotte)規畫的展廳空間裡,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透過橫跨7世紀至20世紀、來自不同地域的各類藏品,展現伊斯蘭藝術、歷史和文化的樣貌及影響力,並在開館十餘年後,秉持「建設一個友善環境且具備永續性發展的美好未來」理念,於2021年4月閉館展開整建工程。(全文閱讀570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