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管理的風向儀
博物館體系公義多元兼容原則的實踐(下)
倫敦|London
道德歸還議題反應的是文化管理與博物館行政對於公義多元兼容原則(Equ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的反省,映照出實踐者針對文化遺產所有權、論述權、知識權、展示權的反思。博物館從業者通過重新省視與文資源出社群之間的關係,積極地將與社群的長期夥伴關係視為藏品管理、詮釋及展示的活化策略。
典藏實踐:宇宙觀聆聽
這些針對文化遺產以及源生文化族群關係的思考,催生一項新型的典藏模式:專為英國泰德美術館群於倫敦斐列茲藝術博覽會(Frieze)進行典藏的泰德基金(Tate Fund),去年首開以「監護權」(custodianship)形式典藏的案例,建立美術館在不對作品享有資產所有權的情況下進行典藏的創舉。根據這項典藏協議,館方以保管人的身分對瓜地馬拉籍馬雅藝術家艾德加.卡萊(Edgar Calel)的作品〈古老知識形態的回音〉行使為期十三年的監管責任(除此作之外,卡萊同於2021年斐列茲藝博會展出的幾幅畫作則以經典形式被美術館永久典藏)。
艾德加.卡萊 古老知識形態的回音(Ru k’ ox k’ob’el jun ojer etemab’el)(局部) 2021 岩石、水果
尺寸依場地而定 泰德基金監管
據《Artnet》報導,卡萊作品獨到之處在於其對「儀式」的定位。相較其他將儀式視為表演或行為藝術的做法,卡萊裝置中的儀式通常在作品準備階段私下舉行,必須由卡萊的族人進行,做為加持和啟動作品的必要過程,未經儀式催生的裝置不能被視為完成品。因此,泰德的典藏方案回應卡萊的宇宙觀,本著馬雅族群對於產權與所有權不同習俗的尊重,由泰德美術館和藝術家、瓜地馬拉馬雅原住民族卡奇克爾人(Kaqchikel)、藝術家代理畫廊多方共同協議,典藏範疇包含卡萊作品以及啟動作品所需之馬雅儀式。
在這項協議下,館方不僅需要典藏安裝施作的代管權,更針對施作啟動儀式所需的馬雅社群進行援助,藝術家選定一項卡奇克爾人的社區計畫,由館方進行經費捐贈;至於每次啟動作品所需的儀式主持人則是藝術家自己或他指派的族人代理執行。
館方說明:此項協議是對卡奇克爾族宇宙觀傾聽的結果,展現機構向作品所涵蓋知識體系學習的誠意。在代管期結束後,館方預計更新協議,期望屆時能在與藝術家和卡奇克爾族人達成共識後,啟動一模一樣的協議內容或研究與其他機構共同代管的方案,甚或將裝置除役,讓作品的部件回歸大地。
共同管理:權力位移
對於文資社群宇宙觀的聆聽,應運而生的新型管理模式亦可見於今年暑期美國通過的一項共同管理協議:在五個原民部族組成的聯盟長期奔走下,美國聯邦政府首開共同管理的先河,給予原民在猶他州熊耳國家紀念碑保護區日常營運的共同決策權。
據《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在這項共管框架下,五族聯盟將共同擬訂保護區的年度管理計畫,並提交有關單位納入實施。聯盟發言人期望這項合作協議能夠為其他原住民族政府、黑權運動者以及少數族裔,開創一個新的共治實踐方式。
這項新的共治協議初見管理權力的位移,將傳統的部族決策和思維模式置於與現代國家官僚體系對等的高度,平視原民對於文化遺產的使用、管理及決策的權力。
共創與諮詢導向的詮釋方法
文化機構在文化遺產的詮釋規畫上,也與文物源出社群產生更深化的夥伴關係,展示方法由物件取向轉向知識系統的再現。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可攜式的宇宙」一展重建遭到殖民者與現代社會祛魅的古代哥倫比亞文明,展覽的研製過程以當代原民對於古代物件的理解和使用為基石,戮力呈現這些理解背後所蘊含的世界觀,內容多處由策畫團隊與哥倫比亞的阿爾瓦科(Arhuaco)社群精神領袖的長期諮詢共創而生。
《藝術新聞》(The Art Newspaper)報導,共創的起點來自於館方在一趟研調旅程走訪中與部族領袖的深談,討論的過程給予策展團隊對於物件展示概念不同的認知,催化了將詮釋思維由藝術史時空取向的編目邏輯,拓寬為建構多觀體驗脈絡的策略,促成將物件使用的環境(儀式聲音、氣味、宇宙觀)更全面呈現的契機。此次展覽籌備也為美術館與文化源生社群的長期合作開啟新篇,館方預計延續並拓展類似的知識交換與跨文化對話。(全文閱讀571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