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聚匯的美感啟發
沈宏益的藝術收藏
仿若紐約工作室的紅磚牆壁,微黃的燈光映照著吧台上的遼三彩觀音,身著藍衣的藥師佛襯著七彩背光慈目俯瞰,望向清康熙木紋釉筆筒,工筆描繪墨分七色,遠山近樹矮屋中的高士,吐納著凝結而永恆的空靈,促人傾聽窗外的雨滴輕落。明成化青花瓷盤、明成化五彩葫蘆瓶、宋建陽窯盞、清乾隆彩瓷、明永樂甜白大罐、德化觀音……,與詹姆士.迪恩不羈的黑白照、義大利espresso咖啡機與倒掛著的紅酒杯共處一室,美在此處就是生活。從留歐時期在跳蚤市場尋到畢卡索、莫迪利亞尼、竇加……,到家傳的明成化瓷器、木雕佛像,美在沈宏益身上如同空氣一樣自然流動,通透地直指藝術品與自身的緣起:幫助他人認識自己。
「『收藏』概念未曾在我心中,一切始於美的直覺。」藍色棉布衫、灰色貝雷帽,沈宏益訴說著根植於基因中的藝術天分,「國小時,我還被帶到土城的廟裡,畫著牆上的龍。」父親的期許使他放下畫筆,1980年代赴德國攻讀動物心理學,閒暇探索歐洲各地的跳蚤市場,牽起他與畢卡索的一場邂逅。「那是在法國尼斯一間不起眼的小畫廊,80幾歲的老闆打著盹兒,我翻動著一堆破舊的紙,被一張黏貼在紙板上的紙所吸引,那是19世紀初日本最好的雲龍紙,是筆觸簡潔的速寫,我花了80元克朗把它帶了回家。」
上排‧明成化鬥彩小藥罐
下排‧明成化鬥彩靈芝紋臥足盃
沈宏益最喜歡去德國斯圖加特與法國尼斯「尋寶」,「除了風景優美,那裡賣東西的人讓我覺得舒服,不會讓人感到遭受歧視,我常常憑著直覺在數秒內決定入手。」像是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lph Arnheim)說,沒有任何藝術過程可以脫離「愛的感覺」(loving affection)而存在。一眼瞬間,他在留歐時期陸續買了近400張畫,後來由好友幫忙陸續寄回台灣,他也不定期地在客廳中,換上自己喜歡的畫作。
直覺,是靈魂的眼睛,穿越知識與資訊的屏障,讓人用心感知美的呼喚。他說,自己從小體質特殊,直到17歲開始打坐逐漸受到啟發。「19歲那年的一次打坐經驗,讓我體驗仿若穿越時空的奇異空間感,如瞬間來去,此後便能控制自己的能力。我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而打坐是個法門。」17公尺高的北魏石佛、漢白玉彌勒菩薩豐潤多姿、紫銅與銀兩種材質並存的大日如來像、重達2000公斤的五代石佛、明代鎏金世尊、銅鎏金多傑利巴……,「佛像對我來說,就是很美的藝術品。」
廳堂中的木雕釋迦牟尼一人高,背部落有「大明宣德年製」款,嘴唇紅彩依稀,袈裟紅藍彩下方露出點點金箔,「耀眼的金是貼在外層彩料之下,歷經時光隨著坯麻損落才讓世人看見。」千年焠煉的木質竟溫潤飽滿,透著肉身般的肌理,大佛蓮花纖指姿態靈動,演現了博物館亦難得一見的完美線條。一旁端坐著北宋與南宋自在觀音木雕,法相肅穆,纓絡精緻,歷經歲月與溫、濕度變化,手足無缺,指尖傳遞著最溫柔慈悲的言語。「許多絕望的人,見到這尊水月觀音,心中再度燃起生命的希望。」
北魏漢白玉雕三聖佛碑
從未刻意收藏,如雲精品卻依循因緣而來。沈宏益浸沐於涓滴的美之洗禮,自省藝術品帶來的使命: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進入「空境」,認識自己,明瞭自我從何而來、將往何去。他說「空境」就好比Wifi,打坐就是在尋找密碼,「唯有自己才真正能夠啟發自己」。他提到人在初始形成是由脊椎發生,接著長出心臟而有了心跳,最後才是大腦的發育,而「現在所有的人都被大腦控制,並產生許多阻止自我尋找心靈的幻象」,但是只要進入「空境」,就會產生全新的想法。「若你是一個水分子,空境就是大海,在空境中一切回歸到比水分子還小的氫原子,排列組合出千變萬化的樣貌,人類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才得以恢復平衡。美的因緣聚合,讓我有機會成立一個幫助所有人尋找自己的平台。」
語調始終溫和平緩,微笑隱含些許靦腆,然而他的藏品所傳遞的美之力量,讓人想起美學大師朱光潛所說:「美感的經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回歸直覺,沈宏益用生命實踐並感受美,精美因緣自來。
上左‧元番枝蓮獸耳罐
上右‧融合宋朝形制與元代釉色的青花瓶,是宋元青花過渡時期的創作。
下左‧明永樂青花纏枝牡丹軍持
下右‧宋汝窯天青環頸瓶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7年11月號122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