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 百鍊鐵成鋼
瞿谷量的書道
天寶藝術中心/2022年12月27日~2023年2月12日
瞿谷量1936年生於上海,自幼即鍾情於書畫,1955年入白鵝畫會與水彩大師程及同門,並拜陳秋草為師,扎下深厚的西畫功底。自1956年第一次登上黃山,自此迷戀黃山的奇松、怪石及雲海。同年進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與前輩畫家謝之光、應野平共事學習,提昇對藝術涵養的高度,奠下對藝術的認知與想法。
隨著時勢的改變,瞿谷量開始有機會參與全國性重要展覽及國際性大型展覽,讓他眼界大開,並對西方藝術產生高度的嚮往。1981年他踏著改革開放的前潮來到世界藝術之都──美國紐約,開啟他嶄新的藝術生涯。瞿谷量初到紐約就憑著紮實的功底與嶄新的藝術觀,用其獨樹一幟的水粉畫及水彩作品獲得紐約藝術界的肯定,亦得到多家畫廊及收藏家的青睞,每年皆為瞿谷量舉辦數場個人展覽,風頭一時無兩,作品展售一空。或許是老天爺的眷顧,他除了能免受初來乍到的艱困期,尚有餘力每年回國省親、訪問,並上黃山采風寫生。
瞿谷量 雲漫翠谷 2019 水墨設色紙本 138×69cm
瞿谷量在藝術上奉荊浩的《筆法記》為座右銘,追求「貴似得真〔⋯〕似者得其形遺其氣,真者氣質俱盛」的藝術境界。在他苦心孤詣的追求過程中,可謂有兩段戀情,一是黃山,一是黃山谷。與黃山的邂逅從十九歲那年初上黃山開始,至今為止共登臨黃山廿二次,這廿二次的參訪寫生並不止於尋常遊客的山道,更透過巡山員的指引,深入黃山絕景索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奇妙神曲,憑藉深厚的西畫功底,巧妙結合水墨畫的意境,寫下:天都腳下紫煙、玉屏頂上松徑、蓮花雲湧、始信晨曦、白雲飛練等仙境。譜成:奇峰雲海崢嶸、蒼松破壁挺立、雲霧百重一線間、淵崖萬丈千秋壑、山在虛無縹緲間、千岩萬壑生紫煙等神曲。造下春夏秋冬、陰晴晨昏皆可居可遊的天上人間,甚至得到「黃山谷量」的稱號,可見時人對其黃山創作的高度肯定。
瞿谷量 赤壁懷古 2021 書法 69×138cm
瞿谷量的另一段戀情,要從1987年在香港偶得黃庭堅(黃山谷)〈李白憶舊遊帖〉(迢迢帖)說起。瞿谷量見黃庭堅用筆緊峭、奇崛,氣勢雄健,結體變化多端,豐富而關照心性,心嚮往之,從此每日盤坐於蒲團之上,提筆臨帖兩個小時,如此卅餘年如一日,已臨習上萬篇次尚未間斷。他自言臨帖五年才能觸及膚皮,十年見其肌理,十五年得筋骨,卅年後才見得神髓,略窺用筆之妙。在臨習迢迢帖卅年之間,瞿谷量亦同時研究黃山谷所師法的對象,希望能溯及書道的源頭。從黃庭堅在〈跋此君軒詩〉中所說「數百年來,唯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可以得知黃庭堅是從懷素、張旭學得書道的至境。瞿谷量選擇由張旭入手,他說:「書法繪畫需要超強的形象記憶能力和審美能力,張旭有古詩四帖,我早年看到原作,看不懂,臨卅年黃庭堅後才知道黃學張。初步看懂了張旭的用筆,故深有體會:書法學不好的根本是不懂好壞。」瞿谷量將張旭的每字每筆照相後用電腦放大分析,在仔細研究後感歎道:運橫走直、折眸轉望皆在方圓中。
瞿谷量 臨黃庭堅「李白憶舊遊帖」 2022 書法 27×274cm×2
在梳理書道的脈絡後,瞿谷量曾談及心中的疑問:為何自晉、唐、宋的書道如此盛行,而宋代以降中國卻再無公認的大書法家?這個疑問我們或許可以從顏魯公(顏真卿)的《述問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略窺一二。在顏真卿的記載中,若要能夠「齊於古人」,需要執筆、筆法、布置、紙筆、變化五者兼備。顏真卿求教於張旭的「筆法」只是其中一個部分,而且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夠學習,顏魯公年少時就曾向張旭拜師,卻沒有得到傳授,經過十餘年後特地再到洛陽向張旭請教,張旭的反應是「良久不言,乃左右眄視,拂然而起〔⋯〕當堂踞床而坐」,在擺足架子後才說:「筆法玄微,難妄傳授。非志士高人,詎可與言要妙也。」筆法的精妙之處,不是「志士」、「高人」,是無法傳授的。
瞿谷量 社日 2022 書法 69×35cm
瞿谷量身為現代人,坐擁前人留下的諸多心法筆記、手跡墨寶,更能借用高科技將前人的手跡加以放大、分析、揣摹;於此同時,他仍能像古人一般,用近乎求道的精神磨礪書道。在這一切講求速度的現代生活中,還採取十年磨一劍、百鍊鐵成鋼的方式追求自己的藝術價值,難怪大部分的朋友都說他非瘋即傻,但從沒有動搖過他的意志,如果以成果論,這何嘗不是一種大智若愚。瞿谷量卅餘年臨一帖,達萬次之量,積下深厚功底,並長年向大自然學習、尋求靈感,尤其廿二次的登臨黃山,將奇松怪石的千錘百鍊之姿烙印腦中,這些積累都不是偶然,而是追尋書道的一種必然。瞿谷量自謙「晚學遲悟」,但卻藉著大智近愚的方式一步步靠近他畢生追求的「貴似得真」。可以說,瞿谷量在師法黃庭堅和溯源顏魯公、張長史的過程中,漸漸「齊於古人」,踏出自己的書法道路。
(全文閱讀572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