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瑜 遊走感知邊界的自我探尋
當「空間」、「裝置」等概念在台灣尚未普及時,王德瑜的藝術思考與追求早已悄悄先行其中。她以不定形的氣囊裝置作為介入人與原有空間的感知介面,把觀眾一次次帶進與空間、他人與自我的關係中心,讓觀眾在落差與變動的過程中,隨身體感知的啟動,掀開潛藏於萬千「現場」的存在狀態。藝術家創造場景,空間中安放的是待填寫的存在,意義只在境中人的感知之內,留予其創作與詮釋的主動權。
王德瑜
問:作品所在的原有空間,如何為妳帶來創作上的靈感?
答:我將作品視為一種「介面」,以作品介入人所處的當下空間之中,因此在創作時,我會去傾聽空間中含存的訊息,讓空間告訴我可以為它做些什麼,並根據其脈絡,想像前來的觀眾和他們的狀態。
以我在2017年為德國慕尼黑聖路加教堂(St. Lukas Church Munich)創作的〈No.91〉為例,這座仍在使用的教堂,是慕尼黑為數不多的新教教堂;根據路德教派教義,信徒無需透過教士階級與上帝溝通,每個人都能因自己的信仰而與上帝對話——那麼當我用氣囊將祭壇包覆而遮蔽十字架時,人們是否還能感受到上帝?相信對信眾而言,這是一次特別的藝術與信仰體驗。或於2020年,我曾在臺東美術館舉辦個展「No.101」,我於挑高6公尺的暗室「山歌廳」,設置了一座大型的深色氣囊,並在其中包覆3個較小的氣球。氣囊隨人們的進出微微呼吸起伏,當觀眾身處其中,會因黑影幢幢的不定感而心生猜想,體驗宛如進入深山的神祕氛圍。但當觀眾進入「海舞廳」,踩在藍色氣囊裝置上,不安的狀態便會立即鬆懈為隨浪舞動的自在歡樂。
即便空間並非特殊的歷史、文化場域,它仍有自身的物理性質。作品〈No.85〉所在空間,是一座因日本少子化而廢棄的體育館,我將氣囊結合體育館看台與低層間原有的高低落差,讓觀眾能從不同的高度位置,在視角變換中欣賞光影的不斷變化。
王德瑜 No. 91 布、鼓風機 2017 「PNEUMA – 王德瑜 凌瑋隆 雙個展」,聖路加教堂,慕尼黑,德國
攝影:凌瑋隆
王德瑜 No. 101 布、鼓風機 2020 「No. 101—王德瑜個展」,臺東美術館,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