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世局下的日常
李梅樹深掘寫實求真實
時代的動與靜,藝術家會反映,李石樵與李梅樹即有政局先後的對比性畫像。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即日起至2月19日止,刻正展出「手完成的話─時局下的李石樵人物畫」特展。李石樵表達他拿手的寫實主義,伸向時局的敏感度,反映動盪的政局,手繪同時代他所感受到的社會風景;並以擅長的群像手法,畫出戰前孩童合唱軍歌,或戰後支配階級的優越感等寫實性巨幅創作,表達畫家用「圖」說話,吐露身為台灣人不平之鳴的藝術觀察之眼。
國立臺灣美術館亦推出「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讓我們看到安定世局下的日常生活。李梅樹從寫實畫風再深掘下去,求出「真實」的時代特質,即是國立臺灣美術館對李梅樹紀念展主題的策展新理念。
戰後廿年,美國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海峽,美援資助台灣經濟計畫之全台最安定政局,也正是李梅樹離開政壇跨入教壇的還曆之年。
李梅樹攝於板橋畫室(攝影:楊識宏;圖版提供:《藝術家》資料庫)
1981年1月《雄獅美術》月刊推出大十六開本的革新版,當期的「美術家專輯(九)李梅樹」(黃才郎執筆)及報導三峽祖師廟之石雕藝術(莊伯和執筆),筆者深受閱讀的啟發,極想前往三峽祖師廟再看個仔細。
當天是農曆年過後的暖冬,廟前的「長福橋」尚未架設,走出祖師廟沿著三峽溪畔的清水街,步向大街上的公路局客運站途中,看到李梅樹獨自悠閑地坐在宰樞廟庭院的凳子上曬太陽,他穿著一襲咖啡色長及膝的風衣,我特意上前打招呼,說我是國立藝專的畢業生,但僅僅短暫的交談便離去。
國立臺灣美術館「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子題「擘劃祖師廟重建」展區一景
(圖版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李梅樹是1964年出任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科主任,筆者雖也是同年考進國立藝專,卻因為學籍在美術工藝科,所以無緣接受老師教誨。但若遇上大早有課到校的話,就會常看到中型校車駛入校園,接著是李梅樹、美術工藝科主任施翠峰和李石樵、游祥池等教授陸續下車,各自步向辦公室。
印象深刻的是李梅樹總是身著深灰色西裝打領帶,此也是1960年代正式場合的紳士打扮。三年後筆者畢業,而同年(1967)考上國立藝專美術科的宜蘭畫家黃玉成曾經跟我說:李梅樹主任也教授油畫,但很少直接修改學生作品,大都是就習作中的遠近、透視或光線明暗等基本觀念提出意見,話也不多,僅點到為止。偶爾也引領學生們去離學校甚近的樹林畫室,參觀李梅樹留日時期的模特兒畫作和台展得獎作品。因為那個年代很多年輕畫家紛紛在試探現代藝術,反而老師對 戰後初期的寫實人物畫談得不多。
兩年前,2020年北師美術館推出「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大展展場上,李梅樹紀念館提供一幅罕見的李梅樹素描小品(國美館「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亦展出),畫面是神社建築唐門玄關的鉛筆寫生,落款文字為「1930.12.22. 5時40分黃土水君火葬中」。火葬場已不可考,唯推測可能是南池袋的「雜司谷墓地」(現稱雜司谷靈園)。當時黃土水是住在池袋1091番地(現西池袋5丁目12,原址現已改建成綺羅星銀行西池袋分行)。
當年尚在東京美術學校求學的李梅樹,剛升上二年級的1930年12月21日,突然接到黃土水去世的噩耗。
經張秋海告知黃土水死訊之後,漏夜趕往協助善後,並陪同黃土水夫人廖秋桂護送遺體到火葬場已經是翌日清晨,待辦完火化事宜後又親自捧著遺骨回到池袋黃土水住家。當時黃土水無子嗣,李梅樹願執弟子之禮且充當「孝男」的誠意,頗令同時參與火葬儀式的東京美術學校台籍生動容。(全文閱讀573期藝術家雜誌)
【2月專輯│李梅樹:真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