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維 緣美而生的啟程與相逢
撰文│陳玟妤.圖版提供│李工作室(藝術收藏+設計 2023年2月185期)
從經典的〈睡寢計畫〉、〈晚餐計畫〉、〈魚雁計畫〉、〈補裳計畫〉、〈菩提計畫〉,到近年新作〈如實曲徑〉、〈光之屋〉……多年來,李明維透過多元的參與式計畫處理人際互動與關係美學,以生活中的念想為靈感發源,綿延至世界觀眾的各自自我,藉啟發無數內在對話的私密經驗,發揮細膩又龐大的藝術能量。對藝術家而言,美術館便如現代人的心靈殿堂,其作品在對過去念想間、對愛與美的追求之中,寄託更多的是對未來的祈願。
李明維留影於〈光之屋〉前,〈光之屋〉由台灣書畫創作者趙宇脩題字
Photo Courtesy of LEE Studio
問:你的創作常以自身經驗為發想原點,進而通過故事,找到與他人連結的可能。回過頭來,你覺得自己是怎樣的人?這樣的性格如何影響你的美學思考?
答:我感覺自己在創作時是一個明維,和家人、愛人在一起時,我是另一個明維。創作者明維像一個生活在北宋時期的人,那個時代既優雅又混亂,我彷彿也正生活在這樣的時空之中,有美麗的一面,也會見到恐怖與混亂在眼前發生。而在家人和朋友眼中,我就是個調皮的人,經常做些讓他們哭笑不得的事,比較溫和,不喜與人爭執。
創作時,我思考著如何對應混亂的時空,以安靜但能產生強大能量的方式對話——如果美沒有「張力」在內,美則僅只是美,甚至美得有些無趣。以作品〈移動的花園〉為例:觀眾進入美術館花園看見上百朵綻放的花朵,並在離開美術館時,帶走一朵花贈予陌生人。倘若這項計畫沒有把花送給陌生人的任務,只是欣賞漂亮的花期,作品將枯燥乏味。作品一定要有張力在其中,這種張力即我剛才比喻的「北宋戰亂」,當美加上不定性,這種不定性能創造出另一種美學。
李明維 光之屋 銅、石、藤、夯土、木、水泥、玻璃 2022
設計:李明維與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聯合建築師事務所SANAA;
佛像:黃興中(台灣);藤飾石頭:沖野設計(美國)。
「雪梨現代計畫」委託創作,由陳一心家族慈善基金(獻給 陳范儷女士)及新南威爾斯美術館基金會贊助。
攝影:凌瑋隆
李明維 光之屋 銅、石、藤、夯土、木、水泥、玻璃 2022
設計:李明維與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聯合建築師事務所SANAA;
佛像:黃興中(台灣);藤飾石頭:沖野設計(美國)。
「雪梨現代計畫」委託創作,由陳一心家族慈善基金(獻給 陳范儷女士)及新南威爾斯美術館基金會贊助。
攝影:凌瑋隆
李明維於2015年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演作品〈聲之綻〉
Photo Courtesy of LEE Studio.Photo: Anita K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