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密的洗濯船,不足為道的生活
巴黎蒙馬特博物館「費爾南德.奧莉薇與畢卡索」
1933年,費爾南德.奧莉薇(Fernand Olivier)寫下《畢卡索與其友》(Picasso et ses amis)與《親密的回憶》(Souvenirs intimes),記錄下她與畢卡索同居於「洗濯船」(Bateau-Lavoir)期間的親密生活,以及彼時與畢卡索往來的友人們――阿波里奈爾、勃拉克、德朗(André Derain)、瑪麗.羅蘭珊(Marie Laurencin)、盧梭(Le Douanier Rousseau)、基斯.梵.鄧肯(Kees van Dongen)……,這些名字共同構成了現代藝術尤其立體派的誕生,費爾南德.奧莉薇即是這段歷史的記錄者。
然而,仔細檢視奧莉薇所留下的日記、手稿、畫作、曾經出版的文章,乃至於她在畫家筆下的形象,就會知道她並不只是畢卡索親密的伴侶或者前衛藝術的第一手見證者,她實則介入了彼時的藝術活動,並且在立體派降生的前後,留下了幾乎是最早的評論。1931年刊載於文化雜誌《風雅信使》(Mercure de France)的文章〈立體派的誕生〉,即以靈動的筆法寫出畢卡索、羅伯特.德洛涅(Robert Delaunay)與盧梭等藝術家如何忽略當時的市場走向,帶著一點天真、勇敢地嘗試實驗新的現代繪畫風格,成為立體派畫家。
費爾南德.奧莉薇所繪草稿筆記
巴黎蒙馬特博物館(Musée de Montmartre)在畢卡索逝世五十週年,以費爾南德.奧莉薇為軸心於去年10月至今年2月展出「費爾南德.奧莉薇與畢卡索:在親密的洗濯船」,即在展覽的序章明確地將奧莉薇定位為「知識女性」(femme de tête, femme de lettres)。展覽中雖仍處處可見畢卡索的身影、看見奧莉薇對他創作歷程的銳利觀察與親密記憶,卻並未將她侷限在藝術家繆斯的狹隘身分,而是透過她的視角,看見兩次世界大戰前後巴黎現代藝術的發展,也同時呈現她身為女性輾轉流離在社會框架內外的處境。
值得一提的是,展出的地點正是由另一位藝術家蘇珊.瓦拉東(Suzanne Valadon)的工作室與公寓改建而成。這兩位女性藝術工作者的生涯境遇頗為相似:她們初始皆以模特兒的身分為畫家們擺姿,她們都曾是藝術家的伴侶、都曾在貧困中掙扎生存。兩位女性之間的參差對照不只是巧合,或許也同時反映了那個時代,相對處於弱勢的女性要接近藝術圈,甚至逐步獨立,嘗試建造屬於自己的空間,需要經歷什麼樣曲折的路徑。最常見的情況是:她們多半做為藝術家注視的客體,以美麗的面容進入到創作之中。
巴黎蒙馬特博物館中蘇珊.瓦拉東工作室一景
展覽在第一個部分藉由奧莉薇的書信與出版文章,同時以年表陳述她的個人生命史。觀者因此能在仍未受到畢卡索這個巨大符號干擾的前提下,了解奧莉薇曾度過的生活,並且明白,隱匿在藝術家(尤其男性藝術家)凝視之後的,是奧莉薇曾經受到錯待乃至虐待的生命波折,以及長期受到低估的才華。
費爾南德.奧莉薇本名艾蜜莉.朗(Amélie Lang),1881年出生在巴黎,她的母親是無業未婚的年輕女子。十七歲那年奧莉薇遭遇保羅.艾米爾.伯舍隆(Paul Émile Percheron)性侵並生下一子。她被迫嫁給伯舍隆,並且在婚姻中承受性侵與家暴。在逃離家庭之後,她遇見雕塑家羅蘭.德比安(Laurent Debienne 〔Gaston de Labaume〕),借居在他位於蒙帕納斯的工作室,接著搬到蒙馬特的洗濯船生活,自此用「費爾南德.奧莉薇」的假名,以專業模特兒的身分為喬瓦尼.波爾蒂尼(Giovanni Boldini)、利卡爾.卡納(Ricard Canals)等風俗畫家擺姿。洗濯船這棟建築在1890年代匯聚了許多年輕藝術家在這裡租用工作室,「洗濯船」之名,即指它的外觀看來就像是洗衣婦們使用的船一般破舊不堪。
1904年夏天與畢卡索在洗濯船相遇之時,正是他從藍色時期過渡到玫瑰色時期的階段,兩人陷入愛河,奧莉薇則搬到畢卡索的家中共同生活,直到1912年畢卡索移情別戀。在共居於西班牙期間,畢卡索以奧莉薇為靈感創作了三百多件作品,奧莉薇也以文字記錄下她眼中的畢卡索。
相較於畢卡索在日後留下的盛名,奧莉薇的寫作卻幾乎是被遺忘的。藝術史研究者娜塔麗.邦笛(Nathalie Bondil)在展覽專文中提及,《親密的回憶》不只是幫助後世了解畢卡索的史料;這本書更重要的價值是,提供一種當時女性處境的敘事,尤其是透過奧莉薇真摯動人的筆,看見一個受過教育的小中產階級年輕女性如何追尋解放與幸福。
邦笛特別提到作家暨劇評家保羅.雷亞托(Paul Léataud)曾盛讚奧莉薇在《風雅信使》接續刊出的文章「觀察力敏銳」、「坦率」,未曾沉溺於花俏的修辭,並且總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來書寫」,他甚至承認「我也想要像她那般寫作」。
然而,奧莉薇卻幾乎是自願隱遁在《畢卡索與其友》的背後,僅僅在第一章因應雷亞托的要求,加上「關於我自己」的段落。在這裡奧莉薇寫道:「一些作家在他們關於畢卡索的書裡稱我為『美人費爾南德』,這讓我感受到他們對我的欣賞。對他們而言我彷彿只具備外在的價值、身體的美。那麼,他們又能知道我什麼呢?」(全文閱讀575期藝術家雜誌)
【4月專輯│永遠的畢卡索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