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大師的千面萬貌
「紀念畢卡索1973-2023」畢卡索逝世五十週年活動
2023年適逢現代藝術大家畢卡索逝世五十週年。畢卡索於1881年生於西班牙,1973年卒於法國,前者孕育並見證其藝術才華,後者則是藝術家居住大半生的所在。在畢卡索逝世五十年的歷史時刻,兩國的外交與文化部門攜手合作,推出「紀念畢卡索1973-2023」,邀集眾多位於歐洲及美國的藝文場館共襄盛舉,如發起者之一的巴黎畢卡索國立美術館(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龐畢度中心、巴塞爾美術館(Kunstmuseum Basel)、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立藝術中心及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等,自2022年年底至2024年3月,共舉行約五十檔展覽與各式活動,試圖以多元視角追索這位偉大藝術家的生平、作品與創作脈絡。
同時,隸屬於巴黎畢卡索國立美術館的「畢卡索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Picasso Studies)也將於下半年盛大開幕,除了活化館內典藏,更鼓勵各界對畢卡索作品的持續研究與資訊交流。為呼應研究中心開幕與「紀念畢卡索1973-2023」,聚焦於相關學術研究的國際座談會分別於去年及今年下半年舉行,廣邀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藝術家、策展人、作家與藏家等共赴盛會。
藝術創作的承先啟後
「紀念畢卡索1973-2023」深入探究為畢卡索帶來創作養分與靈光的人、事、物,探討其如何承繼歐洲藝術大師的創作精髓,比如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展覽「畢卡索─葛利哥」(6月至9月)、哥雅博物館(Musée Goya)「畢卡索眼中的哥雅」(6月至10月)、維拉斯奎茲之家(Casa de Velázquez)「畢卡索Vs.維拉斯奎茲」(9月至11月)等,呈現早年的畢卡索在馬德里求學之際如何受普拉多美術館典藏的大師之作深深震撼,並在後續創作中應用到相似的元素。
巴塞隆納設計博物館(Museu del Disseny de Barcelona)則於6月下旬推出「畢卡索的心願:為藝術家帶來靈感的陶藝品」,展出1957年畢卡索所捐贈的陶藝作品,並藉由這次展出完成畢卡索的遺願:將其陶藝創作與18世紀、19世紀的偉大作品一同陳列在大眾眼前。
畢卡索 磚 1957 巴塞隆納設計博物館藏(Photo: Guillem Fernández-Huerta)©VEGAP
畢卡索 人魚之歌 1957 巴塞隆納設計博物館藏(Photo: Guillem Fernández-Huerta)©VEGAP
除了承先,紀念活動也探討畢卡索對於後世創作的影響。由布加勒斯特近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Recent Art Bucharest)舉辦的「畢卡索效應」(9月至2024年1月)一展,以畢卡索1968年於布加勒斯特舉辦的展覽為起點,呈現畢卡索的創作對於其後的羅馬尼亞藝術家既長且深的影響。
創作生涯與同時代的人們
畢卡索畢生的創作生涯可明確地區分為幾個不同時期,如藍色時期、玫瑰色時期、非洲時期、立體主義時期等。紀念活動也透過展覽爬梳畢卡索創作風格的流變,探索畢卡索不斷自我破壞與革新的創作態度。如拉科魯尼亞美術館(Museo de Belas Artes da Coruña)「藍色記憶中的畢卡索白」(3月至6月),細緻地將畢卡索的創作區分為十一個時期,以每一時期至少一件作品的方式展開對其風格流變的考究。而安提布畢卡索博物館(Musée Picasso, Antibes)展覽「畢卡索1969-1972:開始的結束」(4月至6月)則聚焦於畢卡索創作量最為豐沛的晚年,一窺其不輟的驚人創作力。同樣關注畢卡索最後的創作階段,瑞士巴塞爾市州里恩的貝耶勒基金會美術館(Fondation Beyeler)以展覽「畢卡索:藝術家與模特兒─最後的幾幅畫」(2月至5月)呈現十件畢卡索晚期的作品,這些畫作除了以創作描摹創作本身,更嘗試梳理繪者與被繪者之間的關係。
另一方面,「紀念畢卡索1973-2023」也從與畢卡索往來密切的人們切入,一探藝術家的生活樣貌。如巴黎蒙馬特博物館(Musée de Montmartre)甫於2月下旬結束的展覽「費爾南德.奧莉薇與巴勃羅.畢卡索:洗濯船中的親密」,透過年輕畢卡索的情人和模特兒奧莉薇(Fernande Olivier)的書寫,帶領觀者重新認識她所身處的時代,以及她眼中的畢卡索;巴塞隆納畢卡索博物館(Museo Picasso Barcelona)「丹尼爾─亨利.康威勒:藝術商與出版商」(2022年12月至3月)則爬梳畢卡索的友人、藏家、畫廊老闆與傳記作者丹尼爾─亨利.康威勒(Daniel-Henry Kahnweiler)在立體主義藝術的推進中所扮演的角色。(全文閱讀575期藝術家雜誌)
【4月專輯│永遠的畢卡索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