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獨特之處在於擁有「從起點參與藝術史發展」的機會
厲蔚閣聯合創始人布賴特.格文分享環球藝術市場生態變化
2022年初,在布賴特.格文(Brett Gorvy)、多明尼克.李維(Dominique Lévy)、阿瑪莉亞.達揚(Amalia Dayan)與珍妮.格林伯格.羅哈廷(Jeanne Greenberg Rohatyn)四位活躍於藝術界的畫廊主達成資源整合協議後,國際畫廊「LGDR厲蔚閣」正式成立,亞洲據點「LGDR & Wei」則為魏蔚(Rebecca Wei)與四人同屬聯合創始人,實踐畫廊欲橫跨美國、歐洲與亞洲3大市場版圖的核心理念,並以專業顧問角度為出發點,致力從事一、二級藝術市場頂級作品的洽購、為藝術家策畫多元型態的國際型展覽,並為客戶量身打造個人化的收藏脈絡。
厲蔚閣聯合創始人布賴特.格文
攝影:Katy Grannan,圖片:厲蔚閣
身為「厲蔚閣」聯合創始人之一,布賴特.格文過往曾久任國際拍賣行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部國際主席,不但為20與21世紀藝術市場的權威象徵,其深厚的拍賣底蘊也體現於厲蔚閣對二級市場的熟悉與深度掌握。正逢2023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與格文訪台之際,《藝術收藏+設計》邀請其分享近年來對一、二級藝術市場生態的觀察、厲蔚閣當今的環球定位與跨版塊營運策略,以及今年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所帶來的最新合作計畫。
●「本地化」與「去中心化」的營運策略
問:疫情如何牽動藝術市場的生態變化?面對這樣的影響,厲蔚閣的營運策略有何相應的調整?
答:在藝術市場上,我們顯然經歷難以預測的改變,在2019年邁入2020年期間,我們曾預期看見私人洽購與拍賣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因為當時準備上拍的藏品,不但被拍賣行視為頂級珍藏,也是極具廣度的收藏。然而,當2020年3月疫情來襲,世界瞬間停止了,拍賣與藝博會接連停擺,身為一間畫廊,我們也需快速應對,做出團隊安排與資金預算的調整。然而,到了6月,隨著新型態拍賣的出現,我們發現最大的問題並不是金流的消失,畢竟藏家仍存在,藝術家仍創作,受破壞的則是基礎設施,因此,2020年最重要的面向便是如何在藝術品得以流通、銷售者卻無法移動的狀態下,將作品帶給遠端的客戶。新科技的來臨讓世界變得更加扁平化,我們發現透過科技仍能與人們有所連結,利用網站、社群軟體與視訊來呈現藝術品。在我們積極嘗試新科技的同時,客戶也擁有更高的接受度來達到新的協作方式。
作為一個跨國企業,我們向來以國際化為傲,然而,這3年內我們卻有意識地「本地化」與「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更深入聚焦於如何在當地呈現國際作品。除了紐約與倫敦為首要據點,我們也將作品帶至香港、上海、台北及新加坡,因為當人們受限無法前來,我們便需要將藝術帶給各地的群體。在畫廊展覽與拍賣之外,藝博會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儘管畫廊以往的宗旨是選擇性地參與藝博會來確保品質,加上疫情讓許多展會相繼延遲,但在這段期間內,我們卻反倒出席更多活動來與外界有所連結,積極參與韓國、上海與台北的藝博會,盡可能與客戶有所接觸。
「米卡琳.托馬斯:超越快樂原則」四城聯展之紐約展覽現場,2021年
©️米卡琳.托馬斯,圖片:厲蔚閣
●更加全球化的全新型態「平衡」
問:以藝術界生態而言,你會怎麼解讀「全球化」的影響以及其必要性?
答:我認為當今世界變得更加全球化,疫情也加速了這個過程,改變拍賣競標與藝博會的運作模式,讓更多遠端觀眾得以參與,也激起大眾對國際藝術家的好奇心。
如今,西方美術館正歷經重大變革,致力提升女性、非裔人士、跨性別者與少數民族的代表性,美術館也積極招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這象徵著一種新型態的「平衡」,體現了社會的逐步開放與全球化,同時也是一種對文化意識與質感的肯定和理解。我認為「教育」不但至關重要,更是雙向的,我們也因此在香港據點打造一座圖書館。對我來說,藝術是建立在對彼此的互相理解,以超越語言的方式來了解對方,這個渲染過程是大腦與內心的交流反應,儘管藝術家有國籍之分,他們所表達的理念,卻是一個超越疆域的環球語言。
厲蔚閣香港「弗朗切斯科.克萊門特:冬之花」展覽現場,展覽入口處的圖書館一角
©️弗朗切斯科.克萊門特,圖片:厲蔚閣
●亞洲藏家的「學習曲線」
問:就二級市場來說,藏家的需求與偏好在近幾年產生什麼樣的改變?
答:我認為現今的藏家更開放地接收不同領域的作品,如同美術館的改變,人們希望擁有女性、非裔或是不同地域的藝術家作品。在過往,我們團隊較專注於呈現知名的西方藍籌藝術家,現今則會納入更多元的作品。近年來的「#MeToo」與「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改變了人們收藏的方向,這是個機會,也是個了解新藝術家、讓自己的收藏更有意義的方式。隨著收藏資歷增長,藏家通常會經歷一種循環,從起初收藏年輕藝術家,並避免與上一代相似的藏品,在熟悉後轉為購藏稍微年長的藝術家,到了特定階段,待累積經濟與知識成熟度後,他們便有能力收藏更多頂級作品。
我時常對亞洲藏家的「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感到欽佩,他們理解與掌握知識的能力特別快,在各種談判場合,能清楚且快速理解所有面向。當我在佳士得與新進藏家談到市場經濟時,他們總能快速地克服各種障礙來理解如何進行交易,若這些藏家得以在初期就執行如此複雜的交易,會是非常大的優勢。
2023年香港巴塞爾厲蔚閣展覽現場
圖片:厲蔚閣,攝影:JJYPHOTO
●「品質」是首要的鑑定標準
問:厲蔚閣全球重組一年多以來,可否分享畫廊的全球工作重心與核心定位?
答:厲蔚閣的核心聚焦在於如何為藏家提供出色的服務,我們擁有許多重要的客戶,因此替客戶尋找合適的藝術品非常重要。「品質」是首要的鑑定標準,無論是對客戶或藝術家,厲蔚閣都扮演著顧問的角色,我們也試圖網羅產業最資深的專家來加入團隊。買家有時會為了特定藝術家而選擇特定畫廊,然而,與我們共事的客戶,便是希望透過我們提供的專業知識來深度了解市場動向、拍賣運作模式,以及購藏藝術品的安全保障。市場必然存在著風險,當買家收藏藝術品時,資訊來源便非常重要,這是個無受管制的市場,我們不但能避免客戶的擔憂,他們則能獲得知識、資訊與藝術的渠道。身為一群資深的創辦人,我們5位各自帶來一二級市場不同的產業知識,因此,與厲蔚閣合作的最大優勢,便是我們擁有準確的管道,為客戶「量身打造」專屬自己的收藏。
Beeple,S.2122,2023年作,動態雕塑、四屏影像、拋光鋁金屬外殼、內部桃花心木框架、影像、聲音、非同質化代幣,221×121.9×121.9cm
© Beeple,圖片:厲蔚閣
●創新的眼界與收藏的初衷
問:厲蔚閣與Beeple最新的合作相信是備受矚目的項目,請分享更多的細節。
答:我們這次將Beeple重要的裝置作品〈S.2122〉帶至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透過這次展出,我們也希望能「藉由巴塞爾來展現Beeple」。藝術家本人不但會來到展場,他的另一件作品〈人類一號〉(HUMAN ONE)也正巧於香港M+美術館展示,兩件作品便隔著海灣形成了有趣的映照。而這件沉浸式數字雕塑已確定為南京的德基藝術博物館所收藏,創下了藝術家多項歷史。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23年4月號187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2023年4月號187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