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台灣人共同創造的奇蹟:黃土水復活了!
「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的歷史意義
1.黃土水「聖筊」同意我們為他所做的一切
2022年9月15日上午10點,在黃土水妻妹女兒林麗純1的陪同下,我與國立臺灣美術館同仁前往台北公館黃土水與他的妻子廖秋桂的靈前祭拜,並且報告四件事情:
第一,感謝黃土水一生深愛台灣,即使在經濟拮据艱苦的現實條件下,依然嘔心瀝血致力於藝術創作,四度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以崇高的藝術成就,為處在殖民地時期的台灣社會揚眉吐氣,並獲得日本社會的尊敬,成為激勵灣人奮發上進的生命形象。
第二,2021年在時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以及許多學者專家奔走之下,黃土水入選1921年帝展的大理石雕刻作品〈甘露水〉,已經獲得保存者張鴻標醫師子女的同意,將它捐贈給台灣政府。2021年9月6日簽訂「〈甘露水〉作品捐贈契約書」,立約雙方代表分別是張鴻標長子張士文與時任文化部長李永得。
第三,〈甘露水〉出土捐贈以後開始巡迴展覽,第一站是2021年9月在台北的北師美術館,第二站是2022年5月在高雄市立美術館。預定於2022月9月22日進入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庫房,並預定於10月29日在文化部長李永得主持之下,舉辦「黃土水〈甘露水〉入藏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典禮。
第四,國立臺灣美術館預定在2023年3月25日美術節舉行「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展覽與「臺灣近現代雕塑的黎明」學術研討會。黃土水英年早逝,短短卅六年的歲月卻已獲得許多榮譽,為他自己建立崇高的社會地位與歷史地位,也為台灣美術寫下光彩奪目的史頁,然而我們深感遺憾,1930年12月21日黃土水遽而病逝,從此以後,尤其是台灣進入中華民國時期以後,他的名字漸漸被遺忘,他的偉大事蹟也消失在台灣社會的集體記憶中,似乎從不存在。如今,適逢文化部積極推動「重建台灣藝術史計畫」,國立臺灣美術館責無旁貸成為落實這項政策的重要基地,我們致力於為每一位曾經開創歷史的藝術家進行重建的工作;因此,承繼許多台灣美術史家已經跨出的腳步,國立臺灣美術館肩負起實踐黃土水復活的神聖工作:雖然他的肉體生命只有卅六年,但是他的藝術生命可以復活,永遠精采鮮明站立在台灣美術史的集體記憶中,昇華不朽。
報告完畢之後,我此生首次自己「擲筊」(閩南語「博杯」),請求黃土水答覆我們,結果是「聖筊」,他告訴我們他同意並且高興我們如今為他所做的這一切事情: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
2.黃土水從英年早逝到悲壯復活
當我們說黃土水復活,已經說明他曾經死亡。1930年黃土水因為腹膜炎病逝,年僅卅六歲,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夜中,身影逐漸模糊,幾乎被日後的台灣社會遺忘。甚至,他的妻子廖秋桂的暗夜哭泣也只是她個人孤獨的悲傷,於是沒有人知道,她曾經看見一個偉大身影堅定創作,走進榮耀的藝術殿堂,她也曾經看見這個偉大身影突然倒下,嚥下最後一口氣,抱憾離開人世。黃土水的肉體生命確實已經死亡,進入默默無聞的長夜。
關於黃土水短暫的一生與豐富的創作,我們依據的是過去將近一百年逐漸出現的或長或短的文獻,緩慢拼湊起來的。文獻的出現分為三個時代:195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後期以來的年代。
1950年代關於黃土水的文獻極少,卻都是出自跟他熟識的親友之手。按照出現時間先後分別是:
1952年,黃土水的妻弟廖漢臣以「連曉青」為筆名發表在《臺北文物》的〈天才雕刻家─黃土水〉2。
1955年,王白淵發表於《臺北文物》的〈臺灣美術運動史〉將王悅之(劉錦堂)與黃土水譽為「美術界的先驅者」3。
1960年,魏清德以「尺寸園」為筆名發表在《臺北文物》的〈龍山寺釋迦佛像和黃土水〉。4
1970年代的文獻更少,而且作者是黃土水去世以後出生。最主要的就是:
1978年,謝里法《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5,賦予黃土水台灣美術先驅的地位。這本書是中華民國時期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台灣美術史,既影響台灣美術史逐漸受到重視,關於黃土水的詮釋也就顯得重要。6
1979年,《雄獅美術》月刊第九十八期推出「黃土水專輯」八十四頁,除了編輯部進行專訪,也邀請謝里法撰寫〈臺灣近代雕刻的先驅者―黃土水〉與整理「黃土水生平年表」。
「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展場一景(圖版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1980年代以來,關於黃土水的研究逐漸興起,文獻大量增加。1987年中華民國解除戒嚴,言論自由鬆綁,台灣美術史也日益蓬勃,美術館的成立也提供黃土水作品逐漸出土的條件。其中,主要的文獻是:
1989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黃土水雕塑展」,出版同名專輯,除展出黃土水廿九件作品,專輯也收錄1950年代的重要文獻。7
1995年,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黃土水百年誕辰紀念特展」,出版同名專輯。展出黃土水廿二件作品,並展出他在東京美術學校就讀時期日本雕塑家師長作品相互對照。8
1996年6月,李欽賢《黃土水傳》9出版。
1996年6月,李欽賢《大地.牧歌.黃土水》10出版。
1996年10月,王秀雄《臺灣美術全集19:黃土水》11出版。
2001年,顏娟英編譯《風景心情: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12出版,收錄多篇黃土水曾經發表的文章,提供第一手研究資料。
從此廿年來,黃土水日益受到關注,相關的學術研究增加,也為黃土水作品出土並進行專業的雕塑詮釋奠定了最初階段的基礎。我們之所以說這是最初階段,在於說明直到國立臺灣美術館以「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為題舉辦展覽與研討會,我們都還只是處在黃土水作品出土與研究的最初階段,我們等待著更多的出土與研究,讓黃土水的藝術生命完整復活,站立起來。(全文閱讀576期藝術家雜誌)
【註腳】
1 1930年黃土水去世以後,他的妻子廖秋桂受到妹妹廖罔腰與妹婿林堂及其子女的照顧,特別是林麗純積極協助國立臺灣美術館籌備相關事宜。
2 連曉青,天才雕刻家─黃土水,《臺北文物》第一卷第一期,1952年12月1日。
3 1958年《臺灣省通志稿》卷六學藝志藝術篇第二章〈美術〉,便是這篇文章的改寫。
4 尺寸園,龍山寺釋迦佛像和黃土水,《臺北文物》第八卷第四期,1960年2月25日。
5 謝里法,《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78年。
6 至於相同時期已經致力於研究黃土水的陳昭明撰寫的〈黃土水小傳〉、〈年譜〉以及他所收集的黃土水相關文獻,都是在1989年以後才陸續發表,因此只能放進日後的文獻。
7 陳癸淼(發行人),《黃土水雕塑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89年。
8 黃才郎(發行人),《黃土水百年誕辰紀念特展》,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1995年。
9 李欽賢,《黃土水傳》,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6年。
10 李欽賢,《大地.牧歌.黃土水》,台北:雄獅美術,1996年。
11 王秀雄,《臺灣美術全集19:黃土水》,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6年。
12 顏娟英(編譯),《風景心情: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台北:雄獅美術,2001年。
【5月專輯│黃土水的生命與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