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靈魂注入藝術
2017年雅加達雙年展
社會批判與在地信仰
當我們開始談靈魂的時候,總是無法避免關於宗教的玄學或是傳統儀式裡的鬼魅作用,例如佛教的輪迴與薩滿教的萬物有靈論,又或是部落裡關於驅魔、夢境與獻祭等儀式,更可以延伸到苦行僧的自我修行狀態。最重要的是,這些想法在作品裡所扮演的功能是讓藝術作品觸發觀者的感性範圍,我們該如何結合理性思維讓藝術作品發揮社會批判的功能呢?
波帕佩 Ke Mollo 2017 裝置 泥土磚塊、貝殼、火、花
從議題來看,展覽作品可概略分為女性主義、文化移民、身分認同、社會發展與獨立運動。南非錄像與裝置藝術家波帕佩(Dineo Seshee Bopape)的作品〈Ke Mollo〉使用泥土磚塊、貝殼、火與花來描述兩個關於火與奴隸的故事,其一是關於1791年海地革命,「Bois Caïman」是海地傳統的巫毒教儀式,意旨「當植物園裡的火燃燒的時候,就是奴隸進行起義的信號」。另一個關於火的故事是來自瑪莉─約瑟夫.安潔莉奎(Marie-Joseph Angelique)與情人私奔的愛情故事。波帕佩的作品利用在地素材來建構土地、自然、人性與國族的關係,例如磚塊做為隔絕兩個國家的防衛,在她作品裡的排列方式便成為一座在戰爭時躲藏的堡壘;磚塊上黏住的貝殼除了海洋之外更象徵錢幣、懷孕、占卜或宗教信仰。特別的是,她使用了七種花(Seven flowers)撒在磚頭上,象徵儀式或慶典,七種花在印尼是使用在婚禮與葬禮的花卉,不同的花也代表不同的祝福與混雜的香味,藝術家更藉此注重嗅覺與溫度的感受。最後,在堡壘的上層點火燃燒,象徵著儀式的開始、反動的革命、宣示的主權與自由的追求。她使用浪漫的愛情故事與宗教儀式來表現歷史迫害以及歐洲對非洲的殖民問題,以女性與國族身分的角度展現出溫柔的抗議。
歐蒂.維達薩利 凝視現在 2017 裝置、表演
同樣討論殖民迫害的主題,歐蒂.維達薩利(Otty Widasari)的作品〈凝視現在〉以錄像、攝影與表演來描述罪犯、政治迫害與女性暴力,置放在雅加達歷史博物館裡的錄像作品,以推動鋼架並結合聚光燈左右照明的方式,讓女性如同罪犯一樣在勞動過程中被搜索與追捕,而影片播映近尾聲,藝術家將投影的布幕置放在鋼架上,並放映著殖民時期的檔案影像,那些白人壓迫印尼人的歷史片段,最後隨著現場被藝術家焚燒的布幕消失。這除了討論被殖民者的被迫勞動,在後殖民的現代,透過錄像回看,我們可以理解到焚燒的行為等同抹滅或抗議,但這些舊的影像與過去仍纏繞在當代的記憶裡,可被燒毀卻無法忘記。此外,在雙年展期間維達薩利的表演使用槍、攝影機、鏡子、光等道具,在漆黑的展場空間裡遊走。她打扮成典型印尼女性的樣貌,類似印尼漁業女部長蘇西(Susi Pudjiastuti)──她是近年在印尼飽受爭議卻擁有強大權勢的政治人物,作風強悍卻容易被媒體檢視並放大她的私生。維達薩利的表演一開始先面向觀眾並直視眼前的攝影鏡頭,黑暗的空間指涉政治人物所身處的環境,被聚光燈照射時藝術家擺出矯情的動作,成為被拍攝的對象。隨著表演進行,她開始出現不同動作,如使用手槍瞄準攝影機模仿開槍的動作,以及在黑暗中以光與鏡子的反射創造強烈的閃光燈效果等,都在影射媒體對待女性政治人物的粗暴方式,以及如何被檢視的標準。
歐蒂.維達薩利表演現場一景,藝術家在黑暗的空間中舉槍瞄準相機。
同樣是女性與媒體的問題,新加坡藝術家何銳安(Ho Rui An)的作品〈Solar: A Meltdown 2〉以博物館、電影與演說的方式來討論殖民與選擇性的歷史。他以光的元素來串聯攝影的閃光燈、戰爭時期鏡子的反光做為訊號、白人的白色衣服與被殖民者合照時的光亮顏色,到伊莉莎白女王的白色手套在左右揮動時的手勢,這個白色的光線代表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換。何銳安比較了電影「安娜與國王」的兩個版本,片中劇情描述了英國籍女教師在泰國教育王室後代的故事。在1946年的版本使用教授課程時的歌唱片段來訴說安娜其實也受泰國文化影響;而1999年由周潤發飾演的版本,則是質疑所有的主要演員都不是泰國人的問題──臉是最容易表現出民族的象徵,是亞洲與東南亞地區混血流通的證明。藝術家更比較了安娜與英國女王之間的關係,英國女王右手揮動的手勢就像是光經過太陽的穿透,讓她可以將文化與資產不斷折射至左手的手提包等有趣的象徵,諷刺英國持續在世界各地殖民的獲利。而何銳安在作品裡扮演一位演講者,透過他密集的描述整段歷史,在講台上放映電影,就像是透過電影媒體向大眾教育這段歷史,映照著展場的對牆是他在博物館拍攝的關於白人攝影師記錄殖民時期的攝影,如同媒體或是博物館的建構過程中,關鍵在於是誰去記錄與描述了這段歷史,並認為是可以教育大眾的訊息,事實上也存在著殖民思想的疑慮。
何銳安 Solar A Meltdown 2 2014 錄像
這三件作品透過光、火與太陽的象徵來暗示殖民、暴力與種族,而火在自然的元素裡也是一種精神上的象徵,不同信仰與文化亦有不同的解釋,通常泛指抗爭、危險或鼓舞,借用這些特殊的符號並將作品加入神話故事,在批判的過程裡更能觸發觀者個人的情感與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