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莉 身體感知之間變顯情中筆墨萬法
撰文│陳玟妤.圖版提供│袁慧莉(藝術收藏+設計 2023年6月189期)
極早便接觸禪畫的袁慧莉,在其水墨的藝術實踐中也體現著禪宗精神,禪宗的不立文字、不立法,在石濤應用下化作「我自用我法」,而不被法所限制,也成為袁慧莉的方法論,換以20世紀的白話文言之,這便是她創作的核心提問——「有什麼可能性?」袁慧莉以探詢水墨可能性為志向,替自己設立了「創作即探索」的長遠道路,她深信只要持續累積觀念與技巧、不限制自身,萬法皆能為其所用。藝術家憑感官聯覺發展出火墨、冰墨等極具突破性的媒材,也開創了傳統描繪自然的形象皴法外,寄託情感、傾訴衷腸的情緒肌理,為皴法寫下新的篇章。
袁慧莉
問:妳如何看待自己與傳統水墨、現代水墨運動之間的關係?
答:我一開始便給自己的創作之路設定了明確的目標:我要進入傳統,並在其中解索。創作就如「庖丁解牛」,水墨傳統是牛,我是那把刀。我要使牛變成盤中飧,就得知道什麼部位的肉該如何烹調以盡物之性,這也是我從墨性、皴法等不同面向探討水墨,以「議題性」去發展不同創作系列的原因。這些元素就如牛體的不同部位,當我掌握了「牛」的結構,便能清楚「刀」要落在何處,抓住牛體之「氣」,使每盤佳餚都有各自不同的色香味,同時又知曉它們來自同一頭牛。我並不排斥、反對傳統,只求進入其中精準地解索。我走的並不是傳統那條路,也不走向現代水墨革命式的美學主張,我走的是我自己的路。
袁慧莉 類山水PS.郭熙〈早春圖〉:第4分44秒 數位編輯錄像展示依場地4’44”/5’36” 2021
袁慧莉 火墨.郭熙〈早春圖〉No.2 宣紙炭灰於宣紙上 畫心:158 x 108 cm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