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卻仍充滿希望
費城「旭日東升:處於未知的美國的藝術家們」特展
美國民主的實驗是走向成功或失敗?是日出或日落?費城近日的特展「旭日東升:處於未知的美國的藝術家們」就嘗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身為現代民主的創始國家,美國從開國立憲以來就是一場嶄新的政治實驗,而這種新的政治體制會帶來更好的未來嗎?這個疑問在美國歷史上一直存在著。早在1787年制憲會議閉會時,開國元老富蘭克林就看著華盛頓的座椅上雕刻的太陽,說道:「我常常看著總統背後的太陽,無法確定它正在上升或落下,但現在我終於快樂地知道它是日出而非日落。」
一百多年後,詩人及作曲家詹森兄弟(詹姆斯.韋爾登.詹森〔James Weldon Johnson〕與約翰.羅薩蒙德.詹森〔J. Rosamond Johnson〕)共同寫下聖詩〈眾生揚聲歌頌〉。這首於1900年完成的聖詩非常受歡迎,很快地被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 NAACP)定為黑人國歌,其中的歌詞「唱一首充滿了黑暗過去教會我們信心的歌/唱一首充滿了現在帶給我們希望的歌/面對升起的太陽/新的一天來臨/讓我們繼續前行/直到贏得勝利」,展現了不被奴隸及種族隔離制度打敗的希望及韌性。
又過了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怎麼想呢?特展主標題「旭日東升」就以上述的兩段文字為靈感,邀請廿三位藝術家回應對於這個議題的想法,並針對展場空間特別創作。展覽由賓州藝術學院(Pennsylvania Academy of the Fine Arts, PAFA)及費城非裔美國人博物館(African American Museum in Philadelphia, AAMP)共同策畫,作品也分布於兩個地點展出(展期至10月8日)。
為了這檔展覽,賓州藝術學院把原本的常設作品全部撤下,將整座歷史建築展區都使用為「旭日東升:處於未知的美國的藝術家們」(以下簡稱「旭日東升」)的展場。這項做法本身就極具意義,也是五十年來的第一次。身為美國歷史上第一間藝術學院,賓州藝術學院向來在常設展區展出許多18世紀、19世紀美國藝術家的作品,內容也多是重要的歷史人物及事件。問題是這些作品無論是描繪者或被描繪者幾乎都是白人,也皆以白人的角度記事。而受邀於「旭日東升」的藝術家來自各個背景及地區,因此將展示傳統重要畫作的空間讓位給這次特展藝術家的做法,似乎也象徵著一個新時代的思考模式,呈現一個與舊式觀點不同的美國。
埃蒙.歐瑞─吉倫〈黑色獎章XV(Mama-Quilla)〉於展場一景(攝影:徐升潔)
從另一個角度看歷史
走上賓州藝術學院的大階梯,兩邊的牆面原本懸掛著班哲明.韋斯特(Benjamin West)的兩幅巨大畫作,而現在換上了埃蒙.歐瑞─吉倫(Eamon Ore-Giron)的作品〈黑色獎章XIV(Inti)〉及〈黑色獎章XV(Mama-Quilla)〉。擁有祕魯及愛爾蘭血統的歐瑞─吉倫生長於美國西南部,他最著名的畫作系列以基本的抽象幾何圖形為基礎,並使用大量的金色與其他色彩對話。金色是他探索與祕魯祖先連結的橋梁──金子在祕魯原住民族傳統上具有重要的儀式及文化地位,另一方面卻也因為殖民者的貪婪而成為帶來暴力的因素。然而,在「旭日東升」展出的兩件作品中,黑色取代了金色成為主要顏色,歐瑞─吉倫表示:「我想呈現一個新的價值體系。」作品的尺寸則完全依照原本韋斯特的畫作尺寸,讓整體更有取代舊的價值體系的暗示。
在美國,所謂從新的角度看傳統歷史敘事,也就是從有色人種的角度觀看,並述說他們的故事。由於早期的蓄奴歷史,黑人很自然成為最常被討論的族群。黛博拉.威利斯(Deborah Willis)的裝置作品〈面對升起的太陽〉佔據了費城非裔美國人博物館半層樓的展覽空間,結合照片、文件、錄像等素材,述說戰爭、行動主義、自由,以及反抗蓄奴之間的關係。美國南北戰爭時的黑人士兵肖像照有如壁紙一樣布滿整個牆面,幾張以相框框起的文件及照片敘述著黑人對於這場戰爭的貢獻,呈現這些以往在歷史討論中被忽略的影像及事件。印著位於費城市區的南北戰爭紀念碑的半透明布簾懸掛在肖像照前,提醒觀者肖像中的士兵雖被忽略,卻未曾被忘記。錄像中,兩位舞者配著瓊.拜亞(Joan Baez)的華爾滋歌曲「南北戰爭」、在以南北戰爭老照片為背景的舞台上,跳著感性的舞步,暗示著黑人走向自由之路,有時就如同劇場一般。幾張錄像的停格影像,被截出懸掛在比鄰的牆上。
馬克.湯瑪斯.吉布森(Mark Thomas Gibson)的動力裝置作品〈他們的失敗是我們的獎賞〉,更直接指出了白人至上主義與黑人生命的相對關係。在黑暗的空間中,一朵花插在一座墳塚上,墓碑上寫著「KLANSMAN」,意指推崇白人至上主義的恐怖組織三K黨成員。每當作品啟動,象徵著黑人生命的花朵便開始搖擺舞動,配上燈光及音樂的轉換,述說著一個從哀悼到重生的故事。
探索多元的文化根源
在各個種族匯集的美國,黑人自然不是唯一受到壓迫的有色人種。最早在歐洲人來到這塊大陸後,原住民族就系統性地被陸續遷移出他們原本的土地,他們的文化及聲音不僅受到忽略,甚至被嘲笑及藐視,直到今天都必須為了自己的生存環境而與殖民的遺毒抗爭。羅絲.B.辛普森(Rose B. Simpson)出生並居住在位於新墨西哥州的原住民族社群,上千年來,這裡的女性善於製作陶器,也以她們的技術遠近馳名。辛普森因此使用陶器、布料及金屬等各種傳統媒材與技術,創作帶來心靈與情感醫治的作品。〈代表〉是一座稍微大於真人尺寸的陶瓷人像,他的身上揹著許多陶瓶,頭上頂著的容器鑽滿了小洞,光線從中穿過灑在臉上。這座人像靜止、沉默,似乎令整個空間都凝固了,具體呈現原住民族在美國歷史敘事上被消聲及抹去的現象,並對於現今的政治系統提出疑問:誰才是我們的代表?
另一位擁有原住民族血統的藝術家迪雅尼.白鷹(Dyani White Hawk)同時也擁有白人血統,她的創作強調不同文化的交叉點。〈相對〉結合八件錄像,分別呈現人類、微生物及昆蟲、土地、天空、動物、水、宇宙,以及心靈領域等主題,錄像投影在鏡面上,因此站在前方的觀者也成為作品的一部分,藉以思考自己本身與所有生命的關係。對於這檔特展命題,白鷹認為,太陽在上升或落下取決於我們是否能看見本身與環境的關係,並依此行事。
佔據了賓州藝術學院中心大廳的是薩亞.沃弗克(Saya Woolfalk)的裝置作品〈我們從你們的思想日落處浮出〉,包含兩件錄像及四件拼貼壁畫。沃弗克將這個中心圓形空間視為可以提供另一個創世神話的「世俗教堂」,認知到美國文化融合原住民族歷史、歐洲殖民主義、蓄奴制度以及移民歷史,她創造出一個有如虛構神話的空間。在這個神話中,一個女人族群擁有與植物融合的基因,錄像畫面呈現花朵及樹葉一片一片輕輕地覆蓋或剝離女人身體的形象,大型壁畫則分別呈現皮膚、骨骼、器官以及神經系統,藍色的基本色調及散布於畫面的植物和光點符號,帶出宇宙星象的感覺。本身擁有日本、美國白人及黑人血統的沃弗克,在創作中結合日本動畫、非洲面具以及歐美風景畫傳統。(全文閱讀578期藝術家雜誌)
【7月專輯│致未來的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