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戲劇與電影之間的跨界
甲斐莊楠音的異色美人
撰文│黃士誠.圖版提供│Tokyo Station Gallery(藝術收藏+設計 2023年8月191期)

甲斐莊楠音
甲斐莊楠音(1894-1978)是活躍於1910至1940年代的日本畫家,作為革新日本畫表現的美術團體「國畫創作協會」的其中成員,發表許多頗具企圖的作品。甲斐莊的畫風並非描繪一貫的理想美,而是力求美醜相伴的生動人性,在日本畫壇中受到部分高度評價。但1940年代初期中斷畫業,轉向電影業界發展,因此繪畫成就長期為人忽視。甲斐莊在1970年代終於臨來再度評價的機會,而在1997年首次在美術館舉辦回顧展。2023年在京都與東京的巡迴展「甲斐莊楠音的全貌:繪畫、戲劇與電影間的跨界特質」是美術館第二次為甲斐莊舉辦的個展,發掘藝術家在畫家之外的另一面向,即是為導演溝口健二的電影進行風俗考證,愛好歌舞伎等傳統戲劇,並從事業餘的劇場活動。這些未曾被廣泛關注的部分,加上楠音扮演歌舞伎裡常見的「女形」(女性角色由男性演出),以及藝術家的性向,都成為解釋作品的重要元素。

甲斐莊楠音 春 1929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近年發現並藏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春〉(1929)是甲斐莊其他在古典/現代、日本/國外之間來回穿梭的一例。甲斐莊為新樹社的主要成員之一,這時的畫風從灰暗陰鬱轉向明亮淡彩的風格,此作展出於國展解散後新成立的新樹社第一回展,當時的藝評家豐田豐說明此作是甲斐莊的情色從陰鬱過渡到浪漫的重要之作。在金屏風前橫臥的女性,搭配右手的吸管與左手邊的玻璃杯,加上她放鬆的微笑,顯然表現出享受憩息的寧靜時刻。地板上環繞著她的花鳥樣式具有強烈的裝飾性,是正倉院寶物裡也時常出現的花喰鳥古典紋樣。花鳥圍繞女性的題材令人聯想到波蒂切利的〈春〉,暗示甲斐莊透過國內外的古典引用摸索新的表現手法,而作品裡主題的雅俗混淆與畫中人物的性別曖昧,也指明藝術家在各種界線的來去自由。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23年8月號191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