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視上海外灘的藝術明日之星
專訪复星基金會暨复星藝術中心主席王津元
撰文│沈奇嵐 圖版提供│复星藝術中心(藝術收藏+設計2017年12月123期)
左 复星藝術中心地處BFC上海外灘金融中心之地
右 复星基金會暨复星藝術中心主席王津元
复星藝術中心是由上海首富郭廣昌的复星集團及复星基金會發起並出資創立的非營利機構。地處BFC上海外灘金融中心之地,是一棟地上四層、地下三層的獨立建築。藝術中心建築由英國諾曼.佛斯特建築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與海塞維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聯合設計。這棟建築外觀最大的亮點是三層金色可轉動幕簾,每天定時定點都會隨著音樂轉動,宛如一座「會跳舞的房子」,成為外灘的新地標。
值得探尋的是复星藝術中心對自己的定位。今年正值中國大陸與德國建交45週年之際,复星藝術中心則於近期呈現德國著名藝術家彭克的大型個展。此次展覽是彭克於今年5月逝世後全球首次回顧展,也是他在亞洲地區的第一個大型展覽,本次展覽特邀留德博士沈奇嵐策展。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彭克參加過三次卡塞爾文件展,也代表德國參加過威尼斯雙年展。他致力於在繪畫和雕塑中尋找一種共通的符號語言,表達人類共有的心理結構,其獨特的繪畫風格在1980年代獲得極大的聲譽。本次展覽力圖藉由藝術家具代表性的雕塑、大型油畫、水彩、裝置等近百件作品,完整呈現其多彩人生,回顧並梳理彭克60餘年的創作歷程,包括其在1960至1970年代的孤獨探索、1980至1990年代對於符號系統的研究和發展,以及在21世紀後重歸藝術母題的全新思索。
「A.R.彭克:暗喻會否成真?」展場空間
彭克將藝術家的敏感和天賦轉化為一套獨一無二的繪畫語言,他的作品看似簡單的符號,卻具有極強的繪畫性和思想深度。他創作的符號系統與人類共同的歷史情境緊密相關。彭克在6歲那年目睹了故鄉故土被轟炸成為人間焦土。戰爭和人類的困境,是藝術家的童年日常所見。對世界和生命深處的思索,是藝術家創作的動力。在一個動盪不可知的時代,人們渴望用一種全然不同的圖像與藝術來重新認識世界,而彭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形式。他將人類生存的雙重性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僅大量閱讀,並深入研讀「控制論」,探究人如何理解資訊和理念。他繪畫、寫作、彈奏爵士樂,他的才能涉足多個領域,並留下了繪畫、書籍、音樂、雕塑等多元化的作品。
彭克的一生漂泊四海,他的故鄉早在童年時被戰火毀敗,他所熱愛的藝術事業一直被外界環境打壓,但他依然在藝術中建立起一個簡單又深刻的世界。這是他抗拒箝制自由的方式,抗拒膚淺平庸的創作,他堅持「藝術並非是用以愉悅的事物,而更是一種智性的訓練。」我們尤其應該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紀念彭克,他完整地理解並表達了一個被撕裂的時代,並一直以社會邊緣人的位置,處於清醒觀察的狀態。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7年12月號123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