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作為一種觀看視角
大衛.霍克尼持續更迭的藝術試驗地
撰文│韋怡忻.圖版提供│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藝術收藏+設計 2024年1月196期)
「大衛.霍克尼:來自生活的繪畫」不僅將「繪畫」重現為霍克尼洞察周遭世界的獨特視角,更深入探討這段藝術實踐,是如何成為其靈感探索與自我表達的試驗基地。在過去60年裡,霍克尼不斷於多變的創作媒材與繪畫技術之間穿梭遊走。歷經眾多不同的風格轉變,他的創作時常流露對古典及現代繪畫大師的微妙致意,無論是安格爾(Ingres)的新古典主義線條、畢卡索的立體主義風格,或是馬蒂斯與梵谷的線性繪畫,霍克尼總透過借鏡多重相異的創作手法,來持續反思自身作品題材、風格與技巧表現。
英國國家肖像藝廊「大衛.霍克尼:來自生活的繪畫」展覽現場
Installation view of “David Hockney: Drawing from Life” at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 Photo © David Parry
「觀看本身一直是我創作的題材。與其是關乎事物本體,當中的意義更在於周遭事物是如何吸引自己的目光。」1980年代,紐約現代美術館一場重現畢卡索立體主義(Cubism)的大型回顧展,再度觸動了霍克尼對「繪畫」與「攝影」方法論的好奇,這使他開始探索相機作為一種「繪畫工具」的潛能。在〈我的母親,博爾頓修道院,約克夏,1982年11月〉(My Mother, Bolton Abbey, Yorkshire, Nov. 1982)中,霍克尼借鏡立體主義,自不同角度近距離拍攝數張影像,將眾多單一視點相片組合為多元的混合視角。該作品以母親思念已故父親的臉龐為中心,霍克尼於前景露出的皮鞋,則標誌著其個人情感與影像人物的連結,藉此,霍克尼也試圖將時間的流逝封存於影像中。「你必須為每張影像做出許多選擇:拍攝紋理、顏色或線條,讓它對焦、失焦,或介於兩者之間,這些同樣是繪畫時所做的抉擇。倘若攝影確實如我想像般,與繪畫有所相連,那麼相機便是一支畫筆,不同人拿起它,會得到全然不同的結果。」
英國國家肖像藝廊「大衛.霍克尼:來自生活的繪畫」展覽現場
Installation view of “David Hockney: Drawing from Life” at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 Photo © David Pa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