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文與情感的智能未來
對話「擴散耦──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策展人黃雅玲
藝術和科技,看似分屬人文和工程領域的對立意義,但其實是人類面對世界挑戰的同一種能力。由國科會人文處和工程處聯合主辦、雲林科技大學策展、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的「擴散耦──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將科技研究轉化為多科技互動展,展現藝術與科技的一體兩面、期待開啟更深度的思索。
〈未來布袋戲〉操偶表演與人機互動劇場
〈未來布袋戲〉操偶表演與人機互動劇場
●藝術與科技的必然相逢
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是擴散和互融、並行的參與,也如同在數位時代界與界之間互相消融、混合、重疊。然而是否真的有「界」的存在?人類不斷地朝著突破界限的方向發展,尤其在疫情時代後,更試圖透過數位工具突破界線的存在。科技打破了許多的限制,且更關注於使用者,透過科技藝術的實踐,並非僅僅展示出令觀眾驚嘆的科技,而是使得科技被了解與使用。
國科會人文處處長蘇碩斌表示,國科會的人文處和工程處,在兩年前有感於藝術與科技兩者之間應該串連不必要的分歧,因此共同推動「科技藝術跨域融合與創新研究計畫」,公開徵求台灣跨領域、有創意的團隊進行合作,以鼓勵站在科技與藝術不同位置上的人,在思想上互相衝擊,並動手進行實質創作,「兩年的研發努力,成為了以『擴散耦』之名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的這場展覽。表面上雖然是9個獲選團隊的成果報告,但更是科技人和藝術家交錯感性和理性的歷程。各個展間運用不同媒材和形式,蘊含團隊思考世界的哲理,以及他們望向未來人類的處境,藝術和科技,於是成為一場必然的重逢。」
計畫主持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李傳房教授分享,「擴散耦」透過展覽先導計畫培力跨領域人才,共有17所大學研究團隊參與(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清華大學、逢甲大學、元智大學、實踐大學、臺北市立大學、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合作涵蓋國內外產業、政府、學術等30多機構組織協力,鼓勵跨領域前瞻議題研究發想創作,藉由藝術展覽與民眾分享科技研究共創成果,激發台灣科技藝術創作的全新體驗。
〈艾索羅夫ASOMROF〉藉由即時動態捕捉與5G傳輸技術,展現客家人太空遷徙的新媒體科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