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自媒體達人的一生「奇觀」機制批判
塞納河畔維提馬恩河谷當代藝術館「馬蒂厄.勞雷特:衍生回顧展(1993-2023)」
以媒體干預介入聞名,並曾在重磅國際策展人哈洛.史澤曼(Harald Szeemann)邀請下參與2001年威尼斯雙年展的法國觀念藝術家馬蒂厄.勞雷特(Matthieu Laurette),現下在塞納河畔維提馬恩河谷當代藝術館(MAC VAL - Musée d’art contemporain du Val-de-Marne)推出盛大的「馬蒂厄.勞雷特:衍生回顧展(1993-2023)」。從電視干預到各式裝置,再到Instagram等社群媒體上最新的介入計畫,許多結合觀念藝術、流行文化、機制批判、經濟反思和社會問題的滲透策略,勞雷特不斷利用行銷、大眾傳媒、文化產業等現有的機制來創作,他對價值概念本身提出質疑,不斷探問藝術和藝術家在「奇觀」全球化時代的角色與地位。展覽更以「衍生產品」的思維探討回顧展機制本身,考慮自己作品的「可用性」、它們的流通、複製或轉變,如同MAC VAL入口旁一系列玻璃櫥窗展示〈DRINKS BY:啤酒、葡萄酒和其他酒精藝術檔案館〉的濃縮精釀。
中:尚─盧克.慕連(Jean-Luc Moulène) 出局 1995 國家高等美術文憑(DNSEP)的班級照片於「馬蒂厄.勞雷特:衍生回顧展(1993-2023)」展場入口一景
MAC VAL 2023 ©Adagp, Paris, 2023 ©Photo Marc Domage
馬蒂厄.勞雷特 DRINKS BY:啤酒、葡萄酒和其他酒精藝術檔案館 1999-
於「馬蒂厄.勞雷特:衍生回顧展(1993-2023)」展場一景
MAC VAL 2023 ©Adagp, Paris, 2023 ©Photo Marc Domage
蔚為奇觀的媒體介入
在尚未進入主展場前,幾件全然由泛黃報章媒體剪報和電視節目畫面構成的「知名」作品就在過道上引路,一連串各式報導論及勞雷特如何在幾年的時間內只吃「不滿意就退款」或「首買退費」之類的行銷食品為生,更受邀在電視上談論報銷購買商品的祕技;或更早於1993年他在還是美術學院學生時就曾「介入」電視紅娘節目,他在鏡頭前自稱想成為一個「多媒體」藝術家,在那個還不知數位為何物的時代,他就在錄完節目後(像展覽開幕般)廣發邀請函給藝術圈人士。而此次在鋪著紅毯的回顧展入口,一張勞雷特當年從美術學院畢業的「團體合照」迎接我們,一旁是「Déjà Vu」明星臉派對聚會計畫的一系列海報和各式紀錄,從巴黎龐畢度中心「超越奇觀」大展中的第一屆到全球巡迴,這些難以辨真假的名人大搖大擺地在知名作品前為新聞攝影師擺出姿勢。而走道的紅毯盡頭立著兩支與真人同高可口可樂汽水瓶廣告看板,細看上面的logo文字不是「Coca Cola」,而是他的名字「Matthieu Laurette」。之後我們就進入號稱沒有路線規畫的回顧展,漫步於勞雷特卅年來數量龐大的作品網絡當中。
「馬蒂厄.勞雷特:衍生回顧展(1993-2023)」展場一景。紅毯盡頭立著2支與真人同高可口可樂汽水瓶廣告看板,細看上面的logo文字不是「Coca Cola」,而是他的名字「Matthieu Laurette」。
MAC VAL 2023 ©Adagp, Paris, 2023 ©Photo Marc Domage
中:馬蒂厄.勞雷特 免費之王 2001 等身尺寸超寫實雕塑:蠟、玻璃纖維、乳膠、樹脂、天然頭髮、訂製眼義肢、衣服、鞋子、油漆、裝滿100%退款產品的超市購物車 於「馬蒂厄.勞雷特:衍生回顧展(1993-2023)」展場一景
MAC VAL 2023 ©Adagp, Paris, 2023 ©Photo Marc Domage
勞雷特曾諮詢一位算命通靈者,以了解他藝術生涯的未來,曾用一次展覽的製作預算購買了一輛汽車,再用以設計一個電視節目,也曾將一間藝術中心改造成一座多廳影院,曾在工作室安裝了一台網路攝影機,然後在展覽中播放。他曾向收藏家提出購買工作室不同支出的合約,用以支付他的租金、電話費等。而2001年在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免費吃的計畫時,一同展出藝術家本人推著一輛滿載商品的超市推車的超寫實蠟像站在展場中央,一再突顯批判「消費」的命題;不遠處還有當年同時展出的〈其他國家館/公民計畫〉,排列上百封正式信件詢問並未參與雙年展的上百個國家單位是否願意給予他公民身分換取參與國際盛事,以及不少針對藝術圈運作機制的介入計畫。此外,勞雷特還曾四處求助以成為「美國人」,他更在所有差旅入住酒店房間的信紙上寫下:「我是一名藝術家」,追問今天成為「藝術家」的含義,大量用不同語言寫下「我是一名藝術家」的信紙如同西藏經文一字排開⋯⋯。
(全文閱讀586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