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權?歸屬地?自後殖民記憶綻放的歡慶本質
第24屆雪梨雙年展「一萬個太陽」
圖版提供│Biennale of Sydney、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ustralia、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藝術收藏+設計 2024年5月200期)
自1973年首度舉行至今,澳洲規模最大的國際當代藝術盛典──雪梨雙年展(Biennale of Sydney)向來以對「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藝術的細膩省思與重視為名,持續在多元族群、「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原民身分與歷史傷痕中反覆挖掘、梳理並重建理解視角,積極驅使人們共同反思當今所處的世界。
在現今對去殖民主義日益關注的時代,2024年雪梨雙年展聚焦於全球南方邊緣文化及原住民族群的包容與宣揚。以「一萬個太陽」作為策展命題,第24屆雪梨雙年展於3月9日至6月10日盛大展出。
第24屆雪梨雙年展藝術總監康喆明(左)與殷迪.格瑞洛
Photo: Joshua Morris
● 以「歡慶」取代末日宿命論
太陽──一個賦予世界生命的獨特體,在眾多語言中有著數千種不同的表達文字,每個詞語則各自牽引著永久傳承的文化脈絡,如「一萬個太陽」策展論述中的文字意象:「一萬種代表白晝的詞語。一萬種表達太陽的語言。一萬種觀察太陽自黑夜升起的方式。自古以來,很少有唯一的太陽。有時,太陽多到數不清,有時,天空出現10個太陽,在它們炙熱的世界裡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直到其中9個被弓箭手后羿射落,拯救人民脫離苦海。那唯一的太陽照耀著我們的世界,然而,我們並不等待被拯救。無須被拯救,無須救世主,無須等待,無須救贖。與其等待拯救,更應慶祝歡樂的本質──儘管經歷過一切,族群仍共同創造了世代的繁榮與茁壯……,我們高聲抵制權力階層欲求的末日哀嚎,這些權力總是縱情於想像自己所造成的破壞性。」奠基於殖民資本主義所帶來的危機意識,第24屆雪梨雙年展將視野自慣常性的「災難政治」(politics of doom)移轉,拒絕屈服於西方對末日宿命論的常態解釋,轉而將「歡慶」(Celebration)行為視為喜樂的源泉與重拾希望的應對方式,因此,與其將「歡慶」作為逃避現實的手段,它更是形塑生命韌性的深遠實踐。
2024年雪梨雙年展新南威爾斯美術館展出「太平洋姊妹」藝術團體作品,牆面為羅伯特.蓋布里斯「災難花園」系列作品。 Installation view, ‘Ten thousand suns’ 24th Biennale of Sydney 2024,
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
featuring art by Pacific Sisters (foreground) and Robert Gabris (wall)
Photo © 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 Christopher Snee
克里斯汀娜.芙萊斯.佩斯科蘭作品〈治療師〉
Cristina Flores Pescorán , La Curandera, Textile, 100, 250 x 100cm, 2020-2021.
Photo: Juan Pablo Murrugarra.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insberg Galería, L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