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哇伊文化,可愛現象學
萬物互聯時代的情感依戀
撰文│林純雅.圖版提供│Somerset House(藝術收藏+設計 2024年5月200期)
可愛曾經被認為是幼稚和無關緊要的,如今卻已翻轉成為當代文化中最具影響力的強大力量。美國史丹佛大學流行文化研究學者倪迢雁(Sianne Ngai)與丹尼爾.哈里斯(Daniel Harris)等理論家認為,它所觸發的情感效應在後網際網路時代滲透了一切,在日常生活當中無所不在。用倪迢雁的話來說,可愛「審美化了無力感」──它脆弱、需要幫助、需要我們的照顧,它的圓潤和柔軟,邀請我們伸出手去觸摸,最重要的是,帶給彼此慰藉。
漢娜戴蒙德作品〈肯定句〉
Hannah Diamond, Affirmations.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近幾十年來,我們似乎愈來愈被可愛所包圍——從我們的寵物和孩子到大眼睛的玩具、自拍和社交媒體濾鏡。可愛是一種美學特徵,因為情感的本質而成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可愛也被視覺藝術家和創意人士採用作為美學策略,可能是積極擁抱可愛所展現的美學,或是從根本上質疑它的美學。尋找可愛之物是人類的本能反應和社會化狀態的結合──它既是先天的,也是後天養成的。正如倫敦薩默塞特宮(Somerset House)舉辦的「可愛」(CUTE)展覽策展人克萊爾.卡特羅爾(Claire Catterall)所言:「可愛是數位網路時代下,由慾望驅動的情感投射。」
圖形思維工具2023年作品〈與AI玩裝扮遊戲〉
Graphic Thought Facility (1990, UK). Playing dress-up with AI, 2023
● 從全球文化歷史到消費主義美學
倫敦薩默塞特宮「可愛」展旨在考察可愛的廣泛類型——從全球文化歷史到你我再熟悉不過的消費主義美學,再到鮮為人知的藝術和次文化表現形式,「可愛」造成的廣泛影響,使其成為創新的研究主題,透過揭示可愛的多種面貌,我們能夠了解如何與世界建立聯繫。
倫敦薩默塞特宮「可愛」展現場空間
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CUTE exhibition at Somerset House.
Credit David Parry PA for Somerset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