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自然的美,帶領城市前行
隈研吾和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丹地分館
懸崖之美,來自大地與水的漫長對話,顯示蘇格蘭的大自然力量,亦展示出蘇格蘭嚴酷的氣候,所有這些都濃縮在懸崖上。我想將這種美感轉化為當代建築。──隈研吾
海濱城市的博物館
從不同的角度觀看,位於蘇格蘭丹地的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丹地分館(V&A Dundee,以下簡稱「丹地分館」),外形猶如停靠岸邊的偌大船隻,又像是兩座頂部相連的倒金字塔形建築。自2018年9月15日落成以來,這座融入周圍地景的設計博物館既是遊人、旅客行至丹地必定造訪的景點,也是延續當地文化重要的城市地標。
隈研吾和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丹地分館合影,攝於2018年2月9日。
(Photo: Alan Richardson)
丹地分館由日本建築師隈研吾操刀設計,他創立的同名建築師事務所「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於2010年11月自一百廿件設計競圖中脫穎而出,以所提結合自然環境與周圍地景的新型建築為構想,獲得數千份公眾問卷的支持以及評審團青睞。從外觀來看,丹地分館由兩千五百塊預鑄混凝土板打造出建築立面,每塊板長4公尺、重3000公斤,經由不同水平角度的疊放排組出整體帶有弧線形的牆面。隈研吾的靈感來自蘇格蘭北邊奧克尼群島(Orkney Islands)壯麗的海崖景觀,他認為垂直的線條總是將人拒之門外,因此設計出廿一面獨立傾斜的牆體,任由其上以不同角度堆疊的混凝土板隨著時刻變化的光線產生不同的光影效果,帶出自然變化的隨機性及活潑的視覺動線。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丹地分館外觀一景,攝於2018年9月。
©Hufton+Crow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丹地分館突出泰河水面的船頭設計呼應城市的造船歷史,攝於2018年9月。
©Hufton+Crow
兩層樓高的丹地分館外形是兩座於二樓相連的倒金字塔形建築,一樓中間中空的走道從兩端望去分別是緊鄰博物館的泰河(River Tay)風光與往來市區的交通要道聯合街(Union Street),東西兩側亦鄰近當地籌辦大型活動的主要綠地斯萊瑟花園(Slessor Gardens),以及1901至1904年航行南極洲、英國最後一艘木製三桅船「發現號」(RRS Discovery)的所在地標。將丹地分館納入當地居民與遊客享受濱海風景時的生活場所,是隈研吾最主要的設計理念,他期許自己能為城市創造一個迎賓光臨的客廳,而這個「城市客廳」可以是串接起該地19世紀做為格雷伯爵碼頭(Earl Grey Dock)舊址的貿易歷史,也可以是從他形容在博物館上開闢孔洞(hole)的造形上,追溯至紀念維多利亞女王及艾伯特親王1844年到訪丹地時建造的皇家拱門(Royal Arch),又或是汲取自自身文化底蘊,分享以日本鳥居連接城市與神社的神聖場域的概念,利用虛空的空間加強人與自然的聯繫。如此極富巧思的設計,不僅讓丹地分館在開幕不到一個月內就迎來十萬名觀眾到訪參觀,也讓隈研吾首件於英國的建築作品在時隔多年之後,於今年3月28日受到日本藝術院的肯定,形容它「如同諾亞方舟的內部可以讓人們以各種方式聚集,是一個以文化藝術為核心的交流場所,滿懷希望地推動人類文化的未來」,並以此為由頒授第八十屆日本藝術院獎恩賜獎。
蘇格蘭設計畫廊一景,攝於2018年9月。
©Hufton+Crow
丹地分館的總面積為8445平方公尺,主要展示空間包含位在二樓、目前依舊是蘇格蘭最大的作品展覽空間(1100平方公尺)和常設展出三百件蘇格蘭設計作品的蘇格蘭設計畫廊(Scottish Design Galleries,550平方公尺);完整的空間配置另有一樓的咖啡廳與博物館商店等社交場所、一樓夾層的野餐室,以及二樓的學習空間、設計師工作室、餐廳和多功能禮堂等。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建築外觀粗獷的混凝土紋理,室內牆面透過階梯式層層排列的橡木板,以及多扇能窺見室外河景的窗戶,營造出自然、溫暖的氛圍。隈研吾以日文「木漏れ日」形容室內設置多扇窗戶的目的,即是期望創造出像是從葉隙中灑落的陽光般的柔和感受,藉由不同的材料與自然光共舞,創造出裡外不同的觀賞體驗。
(全文閱讀589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