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的策展行動
2024惠特尼雙年展「優於真實之物」
紐約惠特尼美術館/2024年3月20日~8月11日
做為美國最悠久的當代藝術展覽,惠特尼雙年展(Whitney Biennial)被視為時下藝術趨勢的觀測站,以藝術切角探討眾多當今社會最迫切的議題,在瞬息萬變的當代藝術界定義現下的美國藝術。自上屆雙年展以來,我們處於一個仍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恢復中的後疫情世界。然而癒合總是趕不上動盪與衝突,某種程度上反而更加撕裂了現實──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引發的戰爭尚未結束,2023年10月爆發的以色列─哈瑪斯戰爭又掀起了另一波衝擊且持續至今,歷史恩怨與政治角力共業劃下的傷痕再次綻開。另一方面,對現實的衝撞不僅限於戰場上的槍砲彈藥,2022年年底由OpenAI開發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聊天機器人程式ChatGPT橫空出世,迫使人類正視與AI共存的未來,後續推陳出新的AI程式更是引發存在主義式的論戰與普世焦慮等漣漪效應。
基揚.威廉斯 帝國的廢墟Ⅱ或地球吞噬主人的房子 2024 於「2024惠特尼雙年展:優於真實之物」展場一景
(Photo: Audrey Wang)
在這樣的現實脈絡下,今年的第八十一屆惠特尼雙年展策展人克莉絲.伊萊斯(Chrissie Iles)和梅格.昂利(Meg Onli)與七十一位參展藝術家及藝術團體,以「優於真實之物」的命題集體叩問「真實性」(authenticity)的本質與論述,探討AI讓我們對於真實的理解更加複雜化,並反思在後疫情的分裂時代中藝術家在藝術實踐的定位,而如何在彼此因地理、身分、歷史和生活經驗差異造成的歧異觀點間相互交流則是最大的挑戰之一。除此之外,在雙年展的籌辦期間,適逢大選年的美國國內也動盪不定已久:2022年6月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而讓女性身體自主權倒退了幾十年,同時在分歧的聯邦制下,性別肯定照護(gender-affirming care)也宣布告急。受此影響,本屆雙年展企圖探討性別和真實性的論述淪為政治與法律用以助長跨性別恐懼(transphobia)並限制身體自主權的工具,展覽標題同時影射長期以來將被邊緣化的種族、性別和殘疾人士視為「不夠/不如真實」(less than real)的歷史。
(Photo: Audrey Wang)
相較於上一屆雙年展跳脫傳統的框架,將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兩個樓層空間分別代表黑暗混沌與光明希望,並刻意用無主題的開放性使觀眾迷失方向的策展手法,本屆雙年展回歸以相對保守的白盒子(white cube)展間為基調,少數錄影裝置作品設有獨立的暗室展示空間,整體規畫讓觀者相當容易進入狀況。以展出作品的性質而言,錄像與裝置藝術佔大宗,而繪畫與攝影相對少數。諷刺的是,雖然策展聲明中點名了以AI做為探討主題,題目也緊扣真實/人工的矛盾性,但整場雙年展中唯一與這個題材掛鉤的只有由荷莉.亨頓(Holly Herndon)和馬特.德萊赫斯特(Mat Dryhurst)透過AI生成的兩幅圖象,因此使它們無論在視覺協調性上或是敘事脈絡上都於所有展品中顯得突兀。
「2024惠特尼雙年展:優於真實之物」展場一景。
左至右:范加 對立式平衡 2023;范加 截面(右腿肌肉Ⅱ) 2023;范加 內臟 2023
(Photo: Audrey Wang)
相較之下,身體相關議題的作品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或許,這才是更適合的展覽主題),也可說是本屆雙年展最精采的部分。在展覽的脈絡下,「身體」不僅僅指涉肉身,更被賦予了許多聯想與討論面向:主體性、酷兒身分認同、跨性別身體、身體自主權、母親的角色/母性以及衰老等。例如,對於范加(Jes Fan)來說,身體是一個創造的場所。范加此次展出的四件雕塑都是他經由掃描自己身體後3D列印製成的,其中兩件壁掛作品〈截面(右腿肌肉Ⅱ)〉、〈截面(右腿肌肉Ⅲ)〉複印了膝蓋和臀部肌肉的橫截面;獨立作品〈對立式平衡〉由複印六次並懸掛在金屬結構的一根脊椎骨組成,骨骼由內往外翻轉成皮膚,而形似體內器官的玻璃物則是由藝術家和其團隊手工吹製;嵌入牆內且僅能透過牆上三個孔洞觀看的3D列印雕塑〈內臟〉,呈現藝術家的腹部內部輪廓。這些3D列印雕塑的色調和概念均來自范加生長的香港的原生植物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是一種在感染或受傷時會分泌樹脂來治癒自身的樹種。范加以土沉香的生物特性做為創作的隱喻──受傷成為一種內在狀態的寓言,暗示酷兒與有色身體所承受的隱形傷口可能產生的珍貴之物。(全文閱讀589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