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路上,威廉.肯特里奇!
以社會運動精神進行藝術創作的典範
撰文│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圖版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藝術收藏+設計 2024年6月201期)
臺北市立美術館刻正展出的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作品展,彷若是惡地裡開出的繁花。成長、生活在種族隔離的南非,父母都是人權律師的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其作品是惡地中的奇葩,在創作形式與企圖心逐漸壯大後,蔚為一座開滿珍卉異草的大園林,再三演繹著藝術創作脫離不了政治,政治也給予他藝術創作靈感的泉源。
「威廉.肯特里奇」工作室展場照
圖像由北美館提供
出生於南非約翰尼斯堡,深受為人權奔走且躋列為南非菁英階層的家庭耳濡目染,威廉.肯特里奇身上有著看似矛盾的印記。家庭既保留對歐洲文化的歸屬感,又捍衛人權;他自己本身卻就讀嚴格執行種族與性別雙重隔離且恪守殖民主義框架的學校;他的家族以反對種族主義的人權工作傳家,而他們所居住之處卻是約翰尼斯堡最高級的郊區社區,享受著來自他們所反對的制度釀造出來的特權。
長達46年的種族隔離政策,導致國家支離破碎,在國際間遭到鄙視,人民之間傷痕累累,這是威廉.肯特里奇的家園,他也惦念著刻在自己身上的價值衝突,使得早年主修政治、熱中參加社會運動的他,以這些彼此牴牾的衝突為創作泉源。
「威廉.肯特里奇」素描投影展場照,
圖像由北美館提供
「威廉.肯特里奇」樣板戲札記展場照
圖像由北美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