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擬真和誇飾之間的藝術外交家
都鐸王朝宮廷畫家小漢斯.霍爾班
都鐸王朝(1485-1603)是扭轉英國歷史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該王朝將威爾斯納入版圖,確立對愛爾蘭的統治,同時脫離羅馬教廷,創立英國聖公會。動盪年代中的國王、王后與朝臣們的權謀、鬥爭和風流豔事更是不少影視節目的題材。但這段歷史若沒有小漢斯.霍爾班(Hans Holbein the Younger)這位德裔瑞士畫家,我們對都鐸王朝的想像可能止於文字的描繪。做為亨利八世在位期間最重要的宮廷畫家,霍爾班透過其精妙的寫實筆法為我們勾勒出都鐸王朝的樣貌,可以說我們現今對都鐸王朝的史觀很大部分是透過霍爾班的眼睛而建立。
出生在德國巴伐利亞省奧格斯堡(Augsburg)的小漢斯.霍爾班,在藝術家父親老漢斯.霍爾班(Hans Holbein the Elder)的指導下,自幼年便與兄長一起接受繪畫訓練,主要替教會製作祭壇畫、壁畫和彩繪玻璃等。早慧的才華促使霍爾班在十七歲搬到瑞士巴塞爾,希冀在事業上有更多發展。巴塞爾在當時是歐洲印刷和出版業重鎮,霍爾班受到知名出版商人約翰.弗洛本(Johann Froben)的賞識,受邀參與書籍插畫製作的工作,最著名的便是荷蘭神學家、人文學者伊拉斯莫斯(Desiderius Erasmus)的著作《愚人頌》和英國政治家托馬斯.摩爾(Thomas More)的拉丁著作《烏托邦》。
伊拉斯莫斯在《愚人頌》裡對當時教會的弊端進行諸多批判,也諷刺人們迷信的愚昧風氣,為日後的宗教改革運動起了推波助瀾的影響力。霍爾班的插圖像是頑皮的孩童在課本上塗鴨──只顧著看美女而踩進一籃雞蛋的男子、抓著孩子打屁股的婦女、瘋迷下注的賭客,以及一隻手數錢,另一隻手卻抓著女人乳房的僧侶。他畫龍點睛的圖案強化了文字的力量,也讓這本書在不識字的平民之間得以廣泛流傳。
隨後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吹進巴塞爾,教堂受到新教徒的攻擊,許多藝術作品也遭到毀壞,包括霍爾班在內的藝術家因此失去工作機會。霍爾班在此時拿著一封伊拉斯莫斯寫的介紹信到英格蘭尋求更多機會,誰又能料到他這一個求生存的舉動會大大改變英格蘭的歷史。
霍爾班到了英格蘭順利進入摩爾的家庭和社交圈,他為摩爾留下每位家庭成員的肖像,讓後世得以形塑都鐸王朝權貴家族的樣貌。因著摩爾在宮廷如日中天的地位以及霍爾班自身的才華,他逐漸打開名聲,接下許多製作貴族肖像的工作。他當初來到英格蘭拓展事業的目的,看來是達成了。
歷史學家對摩爾有不同的評價,一說他是對抗亨利八世成立英國聖公會的堅決反對者,因此被送上斷頭台。天主教在1935年還將摩爾封聖,認為他的虔誠情操足為表率,但近代一些新的文獻則持相反的意見,認為他是殺害異教徒的瘋魔。霍爾班繪製的一幅摩爾肖像目前收藏於紐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摩爾穩重銳利的眼神看向五點鐘方向,帶有稜角的鼻子透露堅毅的個性。他身著紅色絲絨長袍襯以貴重的毛皮,胸前掛著一串貴金屬打造、飾有S形狀的長鍊,意為「Souvent me Souvien」,即為「將我牢記於心」。鍊墜是都鐸王朝的玫瑰徽章,象徵他在宮廷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霍爾班將他眼中的摩爾呈現在世人面前,這裡面也許有他的主觀想法,畢竟摩爾是協助他在英格蘭事業的恩人,但霍爾班細膩的寫實手法似是說服我們摩爾是一位正當正義之士。歷史的是是非非總有不同的定論,霍爾班的肖像提供我們另一個線索去探討。
霍爾班在英格蘭停留了兩年,又回到巴塞爾。此行主要目的是保留他的巴塞爾戶籍,並購買兩棟房產安頓妻小,辦完這些事之後他再度回到英國,畢竟他在那裡的事業順風順水,有應接不暇的工作。而這一次,他再也沒有回到瑞士。
霍爾班回到英國後情勢已和他離開時大不相同,亨利八世正迷戀著安.博林(Anne Boleyn),密謀與現任王后阿拉貢的凱薩琳(Catherine of Aragon)離婚以迎娶博林,但羅馬教廷拒絕接受,導致後來亨利八世決定脫離教廷,成立英國聖公會並自立為宗教之首。摩爾因為和國王的立場不同而失勢,最後被斬首。野心勃勃的湯瑪斯.克倫威爾(Thomas Cromwell)順勢成為國王的親信。霍爾班因其才華得到博林和克倫威爾的支持,在1535年正式進入宮廷為國王服務,年薪是30英鎊。
做為一位宮廷藝術家,霍爾班負責的內容非常多且雜,包含設計皇家珠寶、家飾、餐具、匕首,甚至壁爐,更別說還有國王、王后和朝臣貴族們的肖像繪製,可以說相當忙碌。霍爾班也發展出一套工作模式來應付繁重的任務。在創作正式肖像畫之前,他會先以彩色鉛筆製作人物速寫,描繪衣飾與等細節,並加上註釋「這是緞子」,或者「它是紫色的」等,顯示霍爾班的細心和專注。(全文閱讀590期藝術家雜誌)
【7月專輯│宮廷畫家的突破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