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玫 在身體中流動的文化生命
編舞家何曉玫的作品看似超現實,卻總帶來寫實細膩的感受,這在在昭示著舞蹈不只是視覺的欣賞與符號的辨認,而能喚醒人類於生命中一同認識的身體語彙及流動其間的情感能量。她曾以舞者兩兩一組的「拼裝人」形象,刻畫親密關係中必須割捨部分自我以容納對方的姿態;為了探問「台灣人是誰?」,她拆解、拼貼文化線索,近來更積極帶領舞者與觀眾走出劇場,走進地方,重返儀式,在沉浸時光中重拾文化的體感。追根究柢,舞蹈與創作是她對存在的探問:「如果時間終將過去,無論怎樣的生命都能找到出路卻又終將消逝,那麼是否能留下或被記憶,就看人們是否足夠在乎。」
何曉玫
李開明攝影
問:在走出鏡框式劇場的創作過程中,妳如何尋找、拓展能體現妳藝術觀點的文化元素?有哪些發現與突破?
答:為了打破劇場與觀眾的距離,我有了VR的嘗試以及〈默島進行曲〉兩個走出鏡框式劇場的方向。舞蹈藝術最重要的就是「體感」,我想透過VR的私密性和虛擬實境實驗影像所能帶來的體感讓大家更親近舞蹈,於是有了〈肉身到虛擬:極相林〉、〈林投~姐ㄚ〉、〈芭比的獨白〉等作品。〈默島進行曲〉是從〈默島新樂園〉衍生的計畫,走出劇場,但如果只是去到廟埕跳舞,彷彿只是硬要人家看我的表演,於是每到一個地方,我便和團隊努力理解該地祭儀的脈絡,與陣頭共演時,通常也由陣頭先進行獨立的展演,讓觀眾能先欣賞傳統的陣頭表現,再加入〈默島進行曲〉或共同改編的演出段落,以表演藝術的方式,把儀式感帶回現代人的生活當中。
〈默島新樂園〉於2024台灣燈會登場,3月2、3、9日踩街,舞者們登上現代蜈蚣車,為難得一見的當代結合。
黃冠榮攝影
從「身體」的面向去看,我又發現,那些陣頭、儀式中祈福謝神的「跤步」(kha-pōo)正是台灣文化中的舞蹈!我用簡單的舞步編了一首MV,做了一首洗腦神曲〈踏出咱ㄟ臺灣步〉,到各地推廣、邀請大家一起跳。在我的經驗裡,男性往往比較不好意思跳舞,認為跳舞是女性更為擅長的事情,但「踏跤步」計畫在各地廣受歡迎,男男女女都跳得很開心。大概是因為這就是流淌在我們身體基因裡的舞蹈,所以不會扭捏,反而很自在、自然。
〈踏出咱ㄟ臺灣步〉於台南燈會活動現場照
劉振祥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