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瑞宏 擾動人間夢的當代仙女魂
時而特立獨行、時而輔佐眾生,看似無用,但其存在卻很重要——仙女之於社會的象徵意義,如同藝術家之於社會。喜歡接觸不同人事物、對社會現象充滿好奇,倪瑞宏以「仙女」為藝術生涯的策略,開闢出一條藝術家的修行之路。透過縝密的研究與思考,倪瑞宏以創作刻畫雜糅懷舊氣息與奇思妙想的日常切片,經由符號轉化對現實的感受。「仙女」形象也從顛覆與扮演,逐漸形成獨屬於她的觀察視角,以其觀視當代女性的處境與心理,也為人間景象帶來擾動的可能。
倪瑞宏
趙豫中拍攝
問:「仙女」作為妳創作的策略,為觀眾帶來怎樣啟發?這條路之後還會繼續走下去嗎?
答:很多觀眾會和我分享從「仙女」得到的啟發。許多人內心也住著一種特立獨行的自己,或是內在都有一點壞掉、甚至渴望壞掉的部分,只是表面維持得很好。她們會向我展現自己瘋狂的一面,甚至活得比我還像仙女,有強大的創作慾望,有時我覺得,自己可能是她們平行宇宙中的某個人生。想到其實她們都有找到管道發洩,創作量比我還多,只是用她們擅長的方式,例如剪紙、寫詩、刺繡之類。「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曾將仙女概念改編為舞台劇《士林有座蓬萊仙山》,導演的解讀是,仙女其實就像是藝術家之於社會。仙女的狀態就是一個藝術家的狀態,看起來很沒用,可是對社會好像很重要。
「仙女」不僅已經和我合體,如今更是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兩年充分休息後,我慢慢回到10年前那種繽紛歡樂的狀態,我探索的女性符號的面向也逐漸拓展,除了仙女,我開始研究「烈女」!儒家社會對女性有很多標籤,換一個詞彙好像就展現為另外一種女性形象,「烈女」在大眾印象中更貼近社會現實。其實「仙女」也有各種面向,網紅從物質面傳遞「仙女的生活」應該如何,是透過消費得到的仙女狀態;仙女廟的師姑則因修行而擁有靈性體驗;我有一陣子專注讀瓊瑤小說,那種仙女狀態就讓我覺得非常尷尬。仙女在當代可以有好多面相,當看過最極端的,我又覺得我不要真的去當仙女,也不想要活到60歲時,自己還在做著仙女夢!
倪瑞宏作品〈苗夫人王母娘娘〉
倪瑞宏作品〈蓬萊仙山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