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與靈魂的散播,每次的創作都是一個奇蹟
喬姆.普蘭薩瓶中信裡的夢與哲思
除了眾多國際藝廊與美術館展覽,西班牙當代藝術家喬姆.普蘭薩(Jaume Plensa)多面向的公共藝術實踐遍及世界各處,從芝加哥地標性的〈皇冠噴泉〉(Crown Fountain)、倫敦碎片塔前的〈我們〉(We)、首爾的〈機會〉(POSSIBILITIES)、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的〈卡洛塔〉(Carlota),到2024年為台北富邦美術館(Fubon Art Museum)特別創作之〈光與愛〉(The House of Light and Love),普蘭薩具通透性的雕塑,成了與城市地景共構後的有機生命體,隨著日夜光影交替變換,而與周遭環境產生漣漪。適逢普蘭薩於富邦美術館開幕訪台期間,《藝術收藏+設計》邀請其分享〈光與愛〉雕塑背後的深層意涵、多年來的創作觀點、雕塑作為連結群體的微妙性,以及多元媒材之間的相互影響與造就。
喬姆.普蘭薩與富邦美術館前的雕塑作品〈光與愛〉合影
攝影│林志鴻
● 雕塑潛藏的精神性
問:你的創作時常傳達光、宇宙,以及身體蘊藏的能量。能否談談你的藝術啟蒙?在創作路上,哪些藝術家或理論曾帶給你啟發?
答:我向來對身體的二元性(Duality)感到非常有興趣。好比玻璃瓶與內部封存的瓶中信,當我們將玻璃瓶投向大海,瓶子最終總會抵達我們不曾想像過的海岸,如同向世界傳遞訊息、散播自己的靈魂一般。在我的創作中,身體與雕塑代表著我用以工作的媒材,是承載能量的容器,一個可以共同傳遞、牽引出不同靈魂的媒介。有趣的是,儘管我長期使用石頭、鋼條、金屬等強而厚實的材料,最重要的反倒是那些肉眼無法見的事物,或許,這種「不可見」(Invisibility)與我們的夢更是近在咫尺,如同人們無需觀看即可作夢,藝術得以表達的事物是無窮盡的。
從我年輕以來,我便對9到11世紀的南歐藝術印象深刻,特別受到宗教繪畫感動,那些純粹的神祕色彩,總是被轉化為令人驚嘆的教堂畫作。我不屬於特定宗教,但是我深信靈性(Spirituality),任何宗教都是良善的,是人們與無法控制之事進行交談的方式。對我而言,藝術與宗教、藝術與哲學、藝術與夢,皆是共同存在的。
美國芝加哥理查.格雷畫廊喬姆.普蘭薩「被遺忘的夢想」展覽現場
Jaume Plensa, Forgotten Dreams,
Gray Gallery, Chicago, USA, 7 April – 3 June 2023
矗立於瑞典克勒韋達爾山坡上的喬姆.普蘭薩雕塑作品〈安娜〉
Jaume Plensa, ANNA, 2015,
Skulptur i Pilane, Klövedal, Swe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