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時間流逝的脆弱為隱喻,調動多重的感官結構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睡美人:時尚煥新」特展
撰文│林純雅.圖版提供│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藝術收藏+設計 2024年8月203期)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1740年代法式禮服
Robe à la française, British, 1740s;
Harris Brisbane Dick Fund, 1995 (1995.235a, b).
Photo © Nick Knight, 2024. Image courtesy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服裝是博物館中與生活相關的典藏,曾經是個人日常經驗中至關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變成了毫無生氣、脫離實體、脫離生活語境的「藝術品」。事實上,與任何其他形式的藝術品相比,時尚在進入博物館的典藏系統後,它的存在價值與意義發生了徹底而不可逆轉的變化。然而,這些服裝並未就此「消亡」,它們的生命反而因此而得以延長──不僅透過典藏系統的保存和修復,也經由服裝史學與文化研究的相關分析與詮釋。安德魯.波頓特別舉迪奧的〈朱諾舞會禮服〉(Junon)為例:「自從主人在1953年將它捐贈給服裝學院以來,它已經在9個不同的主題展覽中展出,從1967年1月23日開展的『時尚的藝術』(The Art of Fashion)到近期的『睡美人:時尚煥新』。在展出的間隙,它會『睡覺』,在調控濕度和溫度的庫房環境中延長壽命。為了幫助它『進入深層的睡眠』,我們會用特製的紙張將其墊裹起來,以保持它的完好如初,裙子的花瓣上還額外鋪了薄薄的紙張,以防止亮片損壞精緻的絲網。它還裹著裹屍布般的未漂白棉布,以此進一步保護它不受光線和灰塵的影響。它可以說是長期處於休息的狀態,直到另一場展覽的展出需求而『再度醒來』。但與服裝學院收藏的每件衣服一樣,它只會永遠被短暫地喚醒——這是賦予服裝永生的代價。就像它以羅馬女神朱諾命名一樣——裙子的漸變花瓣像極了抽象的孔雀羽毛——她將永保美麗,但切記不容觸碰。」
基於織品服裝領域的典藏與研究職責,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睡美人:時尚煥新」展覽採用創新的科學手法來看待與展示時尚物件──探索服裝的感官層次與情感面向,讓我們能夠想像它們原本應該被人體穿著、體驗的樣態。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睡美人:時尚煥新」展場空間
Gallery view of “Sleeping Beauties: Reawakening Fashion”.
Photo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睡美人:時尚煥新」展場空間
Gallery view of “Sleeping Beauties: Reawakening Fashion”.
Photo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八月專輯│ Reawakening Fashion時尚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