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的文化混合
西斯特.蓋茨的「非洲民藝」
西斯特.蓋茨留影於芝加哥的工作室
Theaster Gates at his Chicago studio.
Photo: Chris Strong
森美術館舉辦藝術家西斯特.蓋茨(Theaster Gates)在日本的首次個展。蓋茨以美國芝加哥南區為據點,自2000年代以來,透過陶藝、繪畫、雕塑、音樂和表演等形式,以他獨特的美學推動社區再生計畫。他的創作不僅包括陶藝和雕塑,還涉及建築物翻修、社區營造和城市規畫等領域,藉由重新賦予逝者遺物、過時物品和無人居住的房屋及土地一股新的生命力,恢復美感和尊嚴,喚起人們之間的尊重。如同杜象(Marcel Duchamp)所證實的,重新喚起那些被認為沒有意義或價值的物品所帶有的文化、美學和歷史價值,也正是當代藝術的精髓。在今日全球各地不斷分化的時代,蓋茨不僅關注物質的修復,更致力於精神的恢復和重生,為當代社會提供豐富的啟示。
東京森美術館「西斯特.蓋茨:非洲民藝」展覽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愛荷華大學學習陶藝的蓋茨與日本文化的連結也許並非偶然。2004年,經由他的恩師、陶藝家英格麗.莉莉格倫(Ingrid Liligren)的介紹,他受邀參加愛知縣常滑市的「常滑國際陶藝家駐村計畫」(IWCAT),親身體驗日本的陶藝文化。此後的20年間,他與日本的聯繫不斷深化,透過本展慶祝在他在生命中的各種文化交織。對於經常接觸他人生活、價值觀以及製作藝術的蓋茨來說,「非洲民藝」為他提供檢驗自我的語言。對這種真理的探求,蓋茨得以反思在日本所經歷的事情,並產生新的文化二元論和觀點,既深深根植於個人,同時帶有普遍性,可能不同於日本人對自身文化的反思。蓋茨身為擁有密西西比州和芝加哥根源的非裔美國人,與日本的相遇,催生了名為「非洲民藝」(Aflo-Mingei)的概念,將美國民權運動的口號「黑就是美」(Black is beautiful)與日本「民藝運動」的哲學融合,形成一種的獨特美學。透過承認各自文化中的價值和美感,頌揚尊嚴、自信與精神力量,這一概念也體現他對主流價值的抵抗。
東京森美術館「西斯特.蓋茨:非洲民藝」展覽現場
【九月專輯│ Adventures in Memory靈與思相遇,想像躍舞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