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相調抑或同床異夢?
迎來30週年的光州雙年展
第15屆光州雙年展由尼可拉.布西歐領銜策展
光州雙年展在今年迎來30週年,在9月7日於光州市整個城市各處揭開為期86天、截至12月1日的展覽序幕。第15屆光州雙年展「唱劇調:眾人的迴響」(Pansori, A Soundscape of the 21st Century)由曾擔任威尼斯雙年展、里昂雙年展及台北雙年展的法國策展人暨作家尼可拉.布西歐(Nicolas Bourriaud)領銜策展,藉由將韓國傳統的說書表演劇「唱劇調」解釋為21世紀的聲景,以此專注探索人類生活的中樞「空間」和「聲音」。本次雙年展計有來自30個國家、72位藝術家的作品,強調以在世藝術家作品所組成。主展覽除了位於光州北區的光州雙年展展館外,也在楊林洞的8個替代空間展出,一同響起面對人類共同體的「團結和反省的和聲」,而31個個別展館亦各放異采。策展人布西歐欲以唱劇調隱喻探索當代空間、人類及社會的各種聲音,藉此反省永續的未來。
策展人布西歐在展前國際記者會中表示,這次光州雙年展透過「空間」(pan)和「聲音」(sori)來進行敘事,以「唱劇調」(pansori)探索人類生活的空間議題,並且強調本次雙年展將猶如電影一般與觀眾見面。布西歐認為,唱劇調由說唱者、觀眾和庭院空間所組成,既是演出又是空間。並經由兩度觀賞韓國導演林權澤執導講述有關唱劇調傳承的《西便制》電影,得出唱劇調真正主角是「空間」的感想。但同時,布西歐將說書表演的劇唱劇調誤以為是「薩滿信仰的一個分支」,實在令人擔心他是否將唱劇調和韓國巫俗(musok)文化混淆,將此帶入當代藝術之中。
全展以英文版子題「21世紀聲景」為旨,步步推動小主題的發展,試圖製作脈絡。展覽內容未有太多獨創和新鮮感,中規中矩,大部分作品與出發點「唱劇調」或「空間與聲音」相去甚遠。相較之下,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以世代、文化、年齡、性別、地區的多樣性爲基礎,盡力將自己的「聲音」視覺化,並且令戰爭、氣候、環境、難民、疏遠、缺乏、壓迫等各自的問題浮出「空間」。本屆雙年展嘗試依序以三種聲音型態「碰撞聲」、「重疊聲」、「最初聲」作為小主題安排展覽動線,以這些聲音模式為基礎,帶觀眾目睹人類世的變異。
金瑩恩2022年作品〈五線譜的故事:聲音不用翻譯〉
YoungEun Kim, A Story of Oseonbo: Sounds Lost in Translation,
Single-channel video, color, stereo sound, 47 min. 8 sec., 2022.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dapted commission by the 15th Gwangju Biennale.
美國館在展題「律動性波動」下探討美國多元民族議題
【十月專輯│South Korea's Booming Art Scenes藝起韓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