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感知與風景
柏林舊國家美術館菲特烈誕辰250週年大展
撰文│林芝禾.圖版提供│Prestel、Alte Nationalgalerie, Berlin(藝術收藏+設計 2024年10月205期)
卡斯帕.大衛.菲特烈1823至1824年作品〈冰之海〉
Caspar David Friedrich, The Sea of Ice, Oil on canvas, 96.7 x 126.9 cm, 1823-1824,
Hamburger Kunsthalle / bpk
Foto: Elke Walford
卡斯帕.大衛.菲特烈(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作為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German Romanticism)的代表性畫家,其作品至今仍深深吸引著廣大的觀眾。菲特烈的畫觸及自然力量、人類的好奇心、生命的有限性以及靈性等主題,展現出讓人感到驚駭卻又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的美感。他的風景畫以遼闊的視野和構圖的層次著稱,在水平的構圖中表現出色調的微妙變化,並運用明暗對比引導觀眾的視線。他的主要題材包括海岸線和山脈,尤其偏愛描繪氛圍轉變的時刻,如太陽或月亮升落之時,以及當彩虹出現或霧氣瀰漫的時刻。因此,菲特烈也被視為純粹色彩藝術的先驅。
2024年是菲特烈誕辰250週年,為了紀念這位浪漫主義大師,柏林舊國家美術館與柏林國立博物館版畫與素描館合作,舉辦了名為「卡斯帕.大衛.菲特烈:無垠風景」(Caspar David Friedrich: Infinite Landscapes)的展覽。展出了60餘幅菲特烈的繪畫作品和50餘幅素描,其中包括他最具知名的作品,如來自漢堡美術館的〈冰之海〉(The Sea of Ice)、溫特圖爾美術館的〈呂根島上的白堊岩壁〉(Chalk Cliffs on Rügen)、德勒斯登國立藝術收藏館的〈雪中石塚〉(Cairn in Snow)以及萊比錫美術館的〈人生階段〉(The Stages of Life)。本文將回顧菲特烈與德國浪漫主義、此次展覽的設計主題,以及他的作品在20世紀重新被發現的過程,檢視何以他的作品在現今依然深具影響力。
卡斯帕.大衛.菲特烈1818至1819年作品〈呂根島上的白堊岩壁〉
Caspar David Friedrich, Chalk Cliffs on Rügen, 1818/1819.
Kunst Museum Winterthur, Stiftung Oskar Reinhart
Photo: SIK-ISEA, Zurich (Philipp Hitz)
卡斯帕.大衛.菲特烈1808至1810年作品〈海邊的僧侶〉
Caspar David Friedrich, Monk by the Sea, Oil on canvas, 110 x 171.5cm, 1808-1810.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Nationalgalerie
Photographer: Andres Kil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