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想維梅爾與其畫作
常常會懷想起1996年海牙莫里斯宮(Mauritshuis)舉辦的「約翰內斯.維梅爾」大展。正是那次展覽,讓我完全淪陷在約翰內斯.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的藝術作品裡,喜愛得無法自拔。記得當時共展出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大師維梅爾的廿三幅作品,那時世上公認他的真實作品只有卅五幅。我長居荷蘭,因地利之便早早預定門票,與丈夫一同前往觀賞。
印象深刻為了那次展覽,主辦單位莫里斯宮進行五年的時間籌備,先於1995年11月12日至1996年2月21日在華盛頓國家藝廊展出廿一幅作品,總計觀眾高達卅二萬七千人,新聞報導參觀者在寒冷的天氣排隊四小時入場竟甘之如飴;多年後得知,好幾位居住美國、加拿大的老友、老同學都曾在排隊等候的人群之中。而後於1996年3月1日至6月2日,維梅爾大展於莫里斯宮盛大舉行,專門在原址旁的湖面上搭建一個建築物做為特展入口、大廳及部分展室,好應對大量慕名湧來的藝術愛好者。事後才知道,有不少我在台灣的文化界朋友都曾經專程飛到荷蘭觀展,之後每回與我見面不免要重提看畫的感受,讚歎一番;我則不免埋怨,他們到了荷蘭也不通知我一聲。
正是那次在莫里斯宮的特展室裡,我近距離地欣賞到維梅爾畫中人物、結構、光影、色彩、筆觸等迷人細膩的表現,驚訝於他精妙的透視學運用、對日常生活的忠實觀察,他不放過任何動靜的細節,以及靜心執著的下筆詮釋令人歎為觀止。也正是經過那次洗禮,我完整欣賞到維梅爾留給人世間的創作,終於明白為什麼對於他作品的運輸,荷蘭方面堅持要求一架飛機只能攜帶一幅作品。實在是太稀少、太珍貴,每一幅都是不可複製的人類寶貝遺產。
阿姆斯特丹荷蘭國家博物館外觀一景,攝於2023年。
(Photo: Rijksmuseum)Courtesy of Rijksmuseum
距離海牙莫里斯宮舉辦的維梅爾大展整整廿六年,2023年2月10日至6月4日共一百一十五天的「維梅爾」特展則是由阿姆斯特丹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籌畫。我們早早就得到新聞消息,說時至今日確認有卅七幅維梅爾的真跡傳世,將會聚集其中的廿八件展出,可謂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維梅爾作品展,不可向隅。
當網路上開始預售門票時,我立即提醒丈夫上網預購,之後回台灣照看百歲的母親三個多月,於去年1月28日返荷。還在日夜顛倒的時差中渾渾噩噩,我就在報紙、電視上看到展覽開幕的盛況,不料丈夫大叫一聲「不妙」,他竟忘了我的囑託沒有訂票,立即上網想要補救,誰知道所有門票已經售罄。如此結果,我心中的懊惱自不待言。也算運氣好,由於求票者眾,荷蘭國家博物館於3月增加賣票,加時展出。這回我們捉住機會搶票,買到4月26日下午3時30分入場觀展的門票,決定當日中午開車到阿姆斯特丹,停車在藝術廣場地下停車場,看完展後住在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旁的旅館,次日清晨便飛往美國舊金山──我和丈夫一年前已買好機票,為了前去參加他的大學同學會以及做會後遊歷九個國家公園的壯舉。
維梅爾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1664-1667 油彩畫布 44.5×39cm 海牙莫里斯宮藏
於2023年阿姆斯特丹荷蘭國家博物館「維梅爾」展場一景
Courtesy of Rijksmuseum. Photo Rijksmuseum / Henk Wildschut
4月26日下午,我們按時持票進入荷蘭國家博物館觀賞「維梅爾」特展,準備欣賞分別借自法國、德國、愛爾蘭、日本、英國、美國及荷蘭本國的廿八件維梅爾畫作。然而〈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於4月初已先歸還莫里斯宮,所以我和丈夫在這次特展只能欣賞到廿七件作品,不過這沒什麼好遺憾的,因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不論是修復前、修復後,我們都在莫里斯宮觀看過好幾次,最近的一次是2022年夏天,對這幅畫的故事和繪畫細節都記憶深刻。
維梅爾 台夫特風光 1660-1661 油彩畫布 96.5×115.7cm 海牙莫里斯宮藏
於2023年阿姆斯特丹荷蘭國家博物館「維梅爾」展場一景
Courtesy of Rijksmuseum. Photo Rijksmuseum / Henk Wildschut
依照展覽安排的動線,我們依順序一幅一幅欣賞維梅爾的創作。由於主辦單位籌畫得好,觀展時每個展廳都有觀眾但並不擁擠,可以舒暢地近覽或遠觀每一幅畫作不受干擾。幾乎每一幅畫我都有很熟悉的感覺,想來是因為我太喜愛維梅爾的畫,並在這廿多年來反覆不斷地翻看他的畫冊,畫面幾乎都熟記於心。這次就著真跡主要是想更細節地觀看,研究筆觸、真實色彩、畫家有名的繪畫透視點,以及專家對畫作新發現的特殊之處。
2023年阿姆斯特丹荷蘭國家博物館「維梅爾」展場一景
Courtesy of Rijksmuseum. Photo Rijksmuseum / Henk Wildschut
由於看展看得仔細,我們看完廿七幅原作以及讀完各展廳前的文字導覽和最後的畫作綜覽圖表、畫家最新的年表,已過了三個小時。這次在阿姆斯特丹看「維梅爾」特展與上次在海牙觀看「約翰內斯.維梅爾」大展感受差異很大,為什麼呢?思前想後,第一個主要原因是廿七年前海牙的展覽特別建造的展室建築高度低、深度不長,看畫幾乎都是以極近的距離觀看,不特別顯得畫幅本身小;加上這些年都在腦海中反芻這些作品,畫面在不自覺中被自己放大了尺寸。這回展覽是在荷蘭國家博物館的展廳中展出,每個展室建築都是又高又寬又深,每間房間只懸掛少數幾幅畫,原本尺寸不大的畫在這樣龐大的空間裡展出益顯得小巧。不過,當然這種畫面極小的感覺並不影響畫作的迷人之處與價值。(全文閱讀594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