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隱蔽視角,另闢跨文化的溝通橋梁
梁慧圭:閏年
倫敦海沃德美術館/2024年11月26日~2025年1月5日
撥開串滿藍色和銀色鈴鐺的簾幕,韓國藝術家梁慧圭以〈聲波雕塑〉這件作品揭開她在英國的首次大型回顧展「閏年」,同時點出理解她作品的方式:觀察、互動和體驗。梁慧圭被視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其作品探索跨文化交融、現代主義與民俗傳統,以及個人與政治歷史等議題,在媒材運用上屢屢突破限制,引領觀眾進入她塑造的獨特語境。「閏年」呈現她自2000年代初至今幾個最著名系列的主要作品,包括「聲波雕塑」、「中介」、「迷人的網絡」和「百葉窗裝置」等。
「梁慧圭:閏年」展場一景
(Photo: Mark Blower)Courtesy the artist and the Hayward Gallery
1971年出生於首爾的梁慧圭,先在首爾大學取得藝術學位,之後赴法蘭克福施泰德藝術學院(Städelschule)拿到碩士學位,目前在首爾和柏林兩地工作與生活。四處遷徙的經驗帶給藝術家在當代藝術中的獨特視角和藝術實驗性,她善於透過多媒材、空間介入與社會文化符號的融合,帶領觀眾進行一場不同層次的視覺和感官體驗。梁慧圭的創作涵蓋雕塑、裝置、影像與表演藝術,她常以日常物件為素材,例如百葉窗、曬衣架、燈泡、尼龍毛球、手工編織紗線、金屬鏈條和鈴鐺等物品,結合幾何結構、模塊化的設計與動態展示,還有聲音和氣味,透過這些有形和無形的素材探討物質、空間、哲學與人之間的關係。
「梁慧圭:閏年」展場一景
(Photo: Mark Blower)Courtesy the artist and the Hayward Gallery
展覽分為五個主題區,包括她的早期作品和三件新的委託裝置。被視為她的創作生涯轉折的起點──2006年第一次在韓國展出的作品〈沙洞30號〉,在十八年後重新以不同的角度在倫敦呈現。這件自傳意味濃厚的作品以她母親家族的廢棄房屋為主角,四處布滿折紙、小燈飾和植栽,呈現出藝術家當年在休息一陣子後重新創作的心情轉變。她近期的作品深入探索物質與靈性之間的聯繫,如桑皮紙在古代信仰體系和實踐中的用途。在她的拼貼畫系列「迷人的網絡」中,作品引用薩滿教和民間傳統相關的神聖儀式紙製品。薩滿教認為萬物生靈都有與之溝通的可能,梁慧圭以木頭搭建出薩滿祭祀宮廟,以拼貼出來的神祇為中心,結合文化符號和建築空間,將觀眾帶入作品的敘事脈絡。作品的物質性指涉東亞傳統和民間傳說、個人經驗到政治環境,以及當代藝術史和天地自然等多元敘事,傳達梁慧圭對當代文化、政治和歷史的連結及思考。梁慧圭曾提及,她試圖在形式與內容、材料與主題、抽象與歷史之間保持平衡,並保留空間給觀者詮釋。
多媒材的實驗與「雜糅」的概念
梁慧圭的作品經常被藝評家稱為「多層次的混合體」,她將不同的材料、文化與技術碰撞交織在一起,探索物質世界的可能性。這個興趣反映在其德國求學時開始的系列作品「謝弗鏡子」。梁慧圭在當時蒐集許多五金行材料目錄,並對其細緻的工業化結構深深著迷。她將目錄上的鏡子、門板、電視機和吸塵器等圖片剪下,重新拼貼排列成幾何圖案,有時疊加在亮眼的背景中。這系列成為她日後逐漸將此概念發展為立體雕塑的起點。
梁慧圭 Randing中介─隱祕異鄉二重奏 2020 於「梁慧圭:閏年」展場一景
(攝影:林盈君)
「中介─戴著編織面具跳舞」亦充分體現她對材質與形式之間的探索。梁慧圭和她的團隊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向一位韓國職人學習草編技術,催生了這一系列作品。這些由竹子、麻繩、金屬鏈、針織紗、韓國民俗三色帶、貝殼等物件構成的雕塑,融合韓國傳統文化儀式、舞蹈和節慶等各種主題,在豐富視覺上觸動觀察的興趣。這種混合不同材料與技術的方式,回應了後現代主義藝術對「混搭」風格的強調,挑戰傳統媒材和單一藝術形式的界限。「中介」這個詞也回應薩滿教中物質世界和靈性世界的溝通本質。梁慧圭透過自然材質和人類工藝的交織使作品成為一座橋梁,賦予新的意義。(全文閱讀595期藝術家雜誌)